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评“三好”为何改为“10+N+3”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0:00  北京青年报

  实验二小校长李烈昨就“取消‘三好学生’评选”做说明———

  新华社电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提出的“取消三好生评选”引起社会热议。昨天下午,实验二小举行媒体见面会,李烈校长就提出的“10+N+3”评价体系做说明。

  李烈说,这套评价体系是北京实验二小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主要是基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点。“小学教育是‘在路上’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处于起步阶段,不宜过早对学生做出结论性评价。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既不均衡也不同步,因人而异的多元评价,才能给予每一位孩子永恒的发展希望和前进动力。”李烈说,“10+N+3”项奖评价是不封口的,每个孩子都是三好生,学校要给每个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空间和可能。

  以往的“三好学生”评选过于看重分数,“在单一或粗线条的‘同一把尺子’的评价标准中,一些未来创新人才就很有可能被扼杀”。李烈认为,“10+N+3”项奖评价就是要多一把尺子,多量出一批好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进取精神,保护和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

  对于家长普遍关心的“10+N+3”项奖评价如何与小升初对接的问题,李烈说,“实验二小不是彻底不评‘三好学生’了,而是要把评‘三好学生’放到小学毕业的时候,‘优中推优’进入重点中学。北京市给的三好学生名额一定给孩子们。”此外,由于现行的“三好学生”评选是要求学生连续三年当选才具有推优资格,而有些其中一年未能当选三好生的孩子会因此中途放弃,“‘10+N+3’评价不封口,保证了孩子进取的热情。”

  据李烈校长介绍,“10+N+3”项奖评价是自1997年学校提出“十项奖”以来,北京实验二小在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而不是从“零”开始。

  新闻内存

  “10+N+3”评价体系

  实验二小自1997年开始,把“三好学生”评选中的德智体各方面细化成了10项奖项的评价,像美德包括爱心、爱国、诚信、合作、乐于助人等,学习除了成绩外,还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以鼓励孩子全面发展。

  从2002年开始,该校又增加了“N”项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和进步的奖项。“N”奖项由学生自己申报,并可以自取奖项名称。

  从这个学期开始,学校将以“10+N+3”评价体系来激励学生。“3”包括育爱杯,即在公德心、爱心表现方面,比如做义工等坚持一年以上,则可申报;钱学森杯,即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取了市级以上一等奖或在某一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小博士奖,即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确立读书报告单,根据读书数量、读书报告甚至论文来评选“读书小学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