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五十座“唐家岭”的变迁(人民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3: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都市高速发展,带来城乡结合部的巨大难题。

  唐家岭,北京著名的城中村,位于海淀北部,本地人口5000,集聚流动人口5万,“蚁族”现象闻名国内外。环绕着首都,三环、四环、五环间,20年间逐步聚集起这样的“唐家岭”。打开2010年的卫星图,可以看到这一北京的特别生态。流动人口的无序集聚,火烧连营的安全隐患,叠床架屋的笼居困境,刑事高发的特殊状态,社会学家称之为“城市病灶”。

  它们的未来在哪里?城中村能否搭上科学发展的列车?结合部居民能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受益者吗?

  2010年初,北京开始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探索,启动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建设,21万人进行搬迁,100万人分步疏解。“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是关系首都科学发展的一场攻坚战。”记者跟踪这一涉及面积85.3平方公里、悄然推进的社会变迁。

  下定一个决心

  在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最尖锐的结合部地区,都市病易患难治,根治须尽早

  早春的微风中,记者来到唐家岭,喧杂的“城中村”不见了,拆迁腾退的旧村宅基地上将诞生一座森林公园,成为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绿肺”。唐家岭村民们的新家,则安在航天城南侧,预计今年年内即可入住。

  改变始于两年多前。2009年12月,北京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城乡结合部问题。

  数万字的调研报告,50分钟的影像资料,对全市近千平方公里城乡结合部进行了全景扫描。中心城内的结合部面积约753平方公里,普遍存在违建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环境卫生恶化、交通秩序杂乱、基础设施不足、治安隐患严重等六大问题。问题凸显的50个村,分布在9个区,涉及73个行政村133个自然村,面积相当于东城、西城之和,户籍人口21.4万,流动人口超过100万。如唐家岭,几乎家家“种房”出租,“5000人的水管,5万人用”……2009年的统计,全市70%的治安、刑事案件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地区。

  唐家岭、吴家村、夏家胡同……按现行体制和推进时序,这50个重点村逐步实现城市化,要用20年。

  会议最后决定:下决心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体制机制,对这些区域整体建设改造城市化,使这里的群众全部妥善安置,外来人口合理安排,区域产业健康发展,绿色空间同步实现。之后再逐步拓展到全市227个村庄。

  决心从何而来?此前,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等领导同志多次深入流动人口聚居地调研,对此问题关注已久、深思已久;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逐年都有相关议案、提案提出。决心更来自一个清醒判断:城乡结合部是首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尖锐的地区,重点村是城乡结合部这些矛盾最尖锐的地区。

  城乡结合部建设是世界性难题,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首都都有贫民窟现象,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际性大城市也难以避免,1992年洛杉矶大骚乱、2005年巴黎大骚乱、2011年伦敦大骚乱等都与贫民窟现象脱不了干系。都市病,易患难治,北京推进科学发展,不能任其滋长,必须尽早根治。

  接着,北京把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确定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先行示范区,计划到2015年基本完成改造,50个重点村作为先导首先完成。

  50个重点村建设是应对大背景中的历史性挑战,要有挑战世界性难题的决心,要有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性障碍的勇气。2010年2月26日,北京市召开城乡结合部建设动员大会,正式启动50个重点村的建设改造。

  明确一个认识

  拆迁中,农民利益处于最脆弱的位置,政府要充分让出收益,真正让农民看到,他们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首都50个重点村同时改造,没有现成模式,没有现成路径。一年间全面推开,突破点在哪里?如何赢得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北京的选择是,以人为本,真正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北京市决策层要求首先明确一个认识,重点村建设虽要调整各种利益关系,但农民利益处于最主要、最核心、最脆弱的位置。“核心是解决好农民的出路问题。”

  摸底调查表明,村民们盼望是具体的:很好的住房、稳定的就业、完善的保障、优良的公共服务、现代化的社区管理,成为有资产的新市民。但一旦触及拆迁,他们便开始担心,拆迁如何补偿?回迁房能否称心如意?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处理?集体资产还有没有?眼前的房租收入没了,自己就业能力不足,将来的生活怎么保障?

  回应农民期盼,也得益于现阶段的发展成果,北京市的建设方案中,政府充分让出收益,把农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50个重点村拆迁整理出来的45平方公里土地,7.8平方公里建回迁安置房,3.3平方公里建集体产业,13平方公里回建绿地,4平方公里建设公共基础设施,16.9平方公里用于平衡建设资金,完善城市功能。这确保了农民安置能上楼、农民长远生计有保证、城市长远发展目标能够实现。

  记者走访50村,从村民一言一语中探听他们在改造中的收获:一是合理搬迁补偿,人均50平方米回迁安置房,扣除购置房款后人均剩余约27.3万元现金;二是有资产权益,集体经济组织的实物补偿资产不断增值;三是有新的就业岗位,也有了更好的创业环境;四是有城市居民的保障……

  这种多元补偿模式,眼前利益看得见,长远利益有保障,赢得了农民最大程度的认可。

  把农民的利益高高举起,体现在工作细节中。

  工作启动前,50个重点村的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班,从政策法规到工作方法,全程培训;接着,干部包村驻点,逐家走访,解释政策,倾听需求。拆违建,党员带头,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跪在母亲面前磕了三个头,带头拆了自家兄弟的违建。

  真心换来真心!事实证明,只要政策合理,干部讲清楚,讲得到位,老百姓真通情达理。50个重点村建设开始近两年来,推进整体平稳。

  创新一个机制

  “调、拆、建、转、管”五大任务,集成10类33项政策,诸多部门协作,提速行政效能,激发融资智慧

  有人说,重点村建设是天翻地覆之变——改变已有成百上千年的农村社会形态,破解固化了60年的城乡二元体制,解决存在20来年的发展矛盾。尤其是,这50个地区大多是首都历次城市化遗留下来、市场力量难以解决的“硬骨头”。

  北京确立了五大任务:“调、拆、建、转、管”。

  调,包括调规划、调立项、调土地等,本质是调城乡二元的体制性障碍,赋予农民以资源权。拆,是旧村拆除,本质是破掉原有生产、生活、生存方式,同时拆迁补偿赋予农民合理财产权。建,包括建回迁小区、建集体产业等,赋予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转,包括转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转居(解决农民社会保障)和转移就业,本质是赋予农民以市民一样的平等权,成为有资产的新市民。管,管的本质是运行方式,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赋予农民民主权。

  一系列难题中,最突出的是钱和地!

  经初步测算,完成整体迁建,资金需求2321.1亿元。

  钱从哪里来?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在探索中总结了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实行了土地储备政策。国土部门为重点村建设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统筹融资抵押物,优先土储上市,用“昨天的钱”平衡资金。金融监管服务部门积极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广土地储备贷款、委托贷款、股权投资信托等七种融资模式,推出专项金融产品,用“明天的钱”启动资金。市政府为重点村大市政建设计划投入138亿元,建立风险应急资金,设立3亿元拆迁奖励资金,用“今天的钱”激活资金。

  优惠政策集成使用,全市共汇集了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规划、立项、土地储备、拆迁等10类33项政策,在50个重点村发挥叠加效应!

  地向哪里要?城市化过程中,50个重点村附近的可用土地资源几乎规划建设完毕,剩下建设用地资源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现存矛盾和问题。一个村的建设,涉及一个乡的规划实施,这就是重点村资源紧张的现实。因此,规划部门“一村一策”调整规划,充分与村民协商,反复研究,方案常常是跨村统筹、跨乡统筹甚至跨区统筹。

  其他职能部门也从建设需要出发,创新机制,优化流程,重点村建设项目全部进入“绿色审批通道”。

  规划理念的解放,融资智慧的激发,行政效能的提速,党政部门和金融机构的齐心协作,令50个重点村的建设快马加鞭。

  实现一个目标

  消除“城市病灶”,让农民带着资产上楼,成为“四有”新市民,城市获得发展新空间,实现了城乡双赢

  “带着资产上楼,大红门村的村民不用为今后的生活担心了。”村党支部书记于连山高兴地说。

  丰台区大红门村拆迁结束后,村民发现,政府给村集体留出了产业用地,村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村集体进行股份制改革,原有资产和产业用地开发收益权变成股份,量化到了每个人头上。

  目前,50个重点村全部启动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已有37个完成;整建制农转居工作已启动,已有13个村基本实现;各村都制定了集体产业发展意见。

  区别于有些地方“用土地换社保”做法,北京的重点村建设中,农民不再是“按比例转居”,而是“整体转居”。20万农民正在成为市民!

  “转居”后,原村集体仍是剩余集体土地的所有者,农民仍拥有剩余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及其收益。按照劳均50平方米标准为重点村规划的620万平方米产业用房,成了“离开土地的农民”的又一重保障。

  如何引导农民用好补偿资金,避免“开着宝马扫大街”现象?北京在补偿资金到位的同时,带着理财专家入村入户,帮助农民了解金融安全,指导理财。

  “城市病灶”的消除,也为城市带来更大更美的发展空间。16.9平方公里的平衡资金用地,有的提供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用地,有的解决了周边大学的发展空间,有的保障了高端产业的发展……还有13平方公里用于绿化。

  对搬离的流动人口,北京市也出台了服务措施:一是妥善安置打工子弟分流上学;二是建设公共租赁房提供居住,目前已向外地户籍人士开放;三是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农民富余房屋,提供更规范租赁服务;四是从人口规模规划公共服务,提供更好的社区公共服务。

  两年,50个重点村沧海桑田。北京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城乡结合部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探索,留下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建设模式,也解决了历史问题,落实了城市总体规划,锻炼了一批会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干部。

  这就是50座“唐家岭”的变迁带给我们的启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