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走在科技战略的前端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3: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雨水过后,草木萌动,春风劲吹。

  中国西部,绵阳,正在四川发展振兴的浪潮中崛起。总投资达350多亿元的绵阳科技城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和航空新城正在加快推进。“三新城”建成后,绵阳将形成我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激光环保、空气动力、航空发动机研发和产业基地。

  11年来,四川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坚持走军民融合、创新驱动、产业支撑发展道路,着力打造以科技为先导、产业为核心、创新为灵魂的军民融合工业科技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同时重点发展食品及生物医药、冶金机械、材料新能源和化工环保等“2+4”优势产业集群为主体的产业体系。2011年,科技城地区生产总值达747亿元,一个创新开放、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科技城矗立在绵州大地。

  军民融合,开辟科技城建设新路径

  11年前濒临破产的利尔化学公司,近年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强大科研实力的支持下,成功研发出了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系列产品,一跃成为我国杂环类农药领域的龙头老大,其氯代吡啶类除草剂产销量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

  利尔化学公司的起死回生,源于科技城建设机遇期军民技术与产业的无缝融合。在绵阳走军民融合道路发展工业的历程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怎样建设绵阳科技城?绵阳科技城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介绍,“军民融合”是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最大特色,也是科技城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院所、一产业、一园区”的发展模式,让绵阳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目前科技城军转民企业达到120余家,总产值达到815亿元,已覆盖电子信息、空气动力、航空发动机、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特种和新型材料等300余个专业领域。

  眼下,绵阳科技城规划面积从80平方公里拓展到150平方公里,被称为“三新城”的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和航空新城建设日新月异。“三新城”的建设将大大增强科技城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军民结合三大产业板块,为科技城增添发展新“引擎”和新“亮点”。

  与此同时,绵阳还结合灾后重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使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实践不断深入。电子九所、兵器58所等一大批重建项目迅速推进;四川日普精化新建3000吨脂肪酸酰胺及1000吨硅树脂涂剂项目核准后推进速度加快……

  创新驱动,为加快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年伊始,位于绵阳涪城区青义镇、城郊乡和科创园区交汇处的绵阳教育园区建设吸引了许多人的视线。这个悄悄“生长”的城市新区让绵阳人倍感自豪。因为,这里既是绵阳的城市新区,又是绵阳教育的“集散地”,到2015年建成后,这里可容纳8万多学子,新增2万多个就业岗位。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多年来,绵阳始终把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作为推动科技城建设和长远发展的主线,通过健全国民教育体系,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及专业技术人才和“智力”密集区。

  如今,绵阳人才总量达60万人,人才密度达到1200人/万人。其中,创新创业及专业技术人才20.2万人,有两院院士27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60余人。

  与此同时,绵阳还通过加速构建科技成果孵化、产学研对接等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人才集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联全国的创新平台体系。

  近年来,绵阳还相继成立了PDP、半导体照明等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超过160家,大大提高了产学研用结合的组织化程度。

  据悉,2011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国共16项,绵阳科技城就参与了2项,实施“973”、“863”等计划项目2100余项,申请各类专利7304件,获得授权421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40件,年均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居四川省第二位;完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5500项,成功实现200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部分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11年来,绵阳先后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科技研发投入占比在全国区域比较中名列前茅,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59.6%,科技已成为推动科技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产业支撑,科技城建设迈出新步伐

  多年来,绵阳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给予政策激励扶持,推动成果、资金、市场有机结合,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化项目——

  长虹集团在数字多媒体处理芯片开发、应用终端软件开发、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一大批重要技术成果相继实现产业化,完成了国内最大液晶电视和最大等离子电视的批量生产;

  九洲集团在机载空管应答机、常规体制空管地面询问机、LED等方面拥有的自主创新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二次雷达系统及空中交通管制装备的科研生产基地……

  绵阳市立足实际,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为科技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绵阳市大力实施“园区倍增”计划,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和配套项目,增强了园区发展后劲。产业园区已成为承载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科技城建设快速推进的重要“引擎”。

  绵阳国家科技城正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阔步走在国家科技战略的前端。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