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守望大海心淡定(走基层·探访熟悉的陌生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3: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守望大海心淡定(走基层·探访熟悉的陌生人)

  陈昌盛用望远镜查看海面情况。

  资料照片

  西面临海,船来船往却遥遥相望;南面靠山,铁塔林立但人烟寥寥。

  暗灰色的小楼临海而建,孤独矗立。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内,一张大床是最显眼的家具。

  2月17日,当记者走进房间,59岁的陈昌盛正通过高倍望远镜监看海面。拍岸的浪花与寂静的山冈让陈昌盛更显孤独,陪伴他的只有呼啸的海风与船只的马达声。而这样的日子,他已守望4年。

  2009年,作为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供电公司的海缆看护员,陈昌盛来到位于平潭岛西端的吉钓村。他面前的海坛海峡将平潭与福建陆地相隔,海面下方是进入平潭岛的两条110千伏的海底电缆,也是平潭岛与福建电网的唯一连接通道。“我的工作就是看住这片海,不让船只在海缆左右500米的禁锚区落锚。”老陈说,虽然电缆埋在海底泥沙中,但几吨重的船锚抛下去还是会拖动电缆,而电缆一旦被船锚剐断,将造成平潭全岛停电。

  “当初只想着离家近一些。”家在平潭城关的陈昌盛坦言,调动工作时考虑到方便照顾重病的母亲,来之后却发现在家的时间并没有增加。现在他与另外两位同事轮班,每人连续工作24小时后休息两天。连接值班室与城关的是一条18公里的崎岖山路。老陈每次都要骑摩托车近一个小时。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工作的艰辛,“原来并不是‘看看海’这么简单。”老陈说,他必须从清晨6点一直看护到深夜12点,中间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半夜若有船只经过,还会经常被马达声吵醒。”老陈的值班笔记上,每隔一小时便有工作记录,有时一天甚至密密麻麻记载了七八个突发事件。

  遇上台风天,则更是危险。2009年夏的那个台风天,值班室的门被狂风吹得直摇晃,倾盆雨水已漫到了地板上,陈昌盛却无暇顾及,而是拿着高频对讲机,打起十二分精神站在望远镜前。“视线受阻隔,船只又容易落锚……越是台风天,我们越要注意。”那天,他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一直守到夜晚雨势减弱。

  4年守望,陈昌盛用难以想象的寂寞与艰难保障了平潭30万百姓的用电安全,也见证了平潭的变化与发展。“现在我们有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与雷达装置,船只运动轨迹与海上情况一清二楚。工作起来轻松得多了。”老陈指着桌上的三台电子显示器说。2010年,平潭3.5万伏单线电路升级为110千伏二回通道电路,老陈的装备也升级换代,这里持续了24年的纯人工守护方式终于结束。“在那之前,我们全靠望远镜查看。”老陈说,在夜间或大雾、台风天气,值班员只能依靠耳力来辨别情况,有时只能一遍遍用对讲机提醒过往船只。

  2009年,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老陈的责任更重了,工作起来也更有劲了。从值班室的窗户向北望,是2010年11月通车的平潭海峡大桥。它的建成使平潭彻底告别了依靠轮渡进出岛的历史。“从海底打桩到桥体架设,我是看着它一步步建起来的。”老陈自豪地说,大桥修建过程中,他们还负责了过往船只的部分管理引导工作。今年,一条220千伏的电路更要借桥上岛,“到时候岛上供电就有三条线路保障。新修电路更是依附桥体接入,不再从海底经过,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就减轻了。”陈昌盛说,“见证着岛上的发展,觉得自己这‘看看海’的工作也更有了意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