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22位“雷锋班”班长首次京城大团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4:25  燕赵晚报

  

22位“雷锋班”班长首次京城大团聚
■“雷锋班”的班长们首次相聚在京城。
22位“雷锋班”班长首次京城大团聚
■“雷锋班”班长们做客新华网。

  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昨天,24任“雷锋班”班长中的22位齐聚京城,共话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这次活动是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新华网新华军事、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和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与雷锋同行”活动。

  本报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昨天上午,24任“雷锋班”班长中的22位齐聚京城。他们中最年长的72岁,最年轻的27岁。第三任“雷锋班”班长于泉洋因病不能前来;第十任“雷锋班”班长杨宗波因病去世,由妻子付丽英前来参加。大家聚在这里是为了一个共同美好的心愿——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

  这是自“雷锋班”成立以来,历任班长们人数团聚最多的一次。他们中有“雷锋班”的首任班长,也是唯一一位给雷锋当过班长的张兴吉;也有“雷锋班”现任班长,80后战士黄帮维。谈及雷锋,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儿。

  “受雷锋精神影响,现在的我也会尽力延长衣服、袜子的使用寿命。”曾于2004年去非洲利比里亚担任援建任务的第21任“雷锋班”班长李桂臣说。

  作为80后,“雷锋班”第23任班长薛步瑞说:“不仅要做好人,还要做能人;不仅要做好事,还要长本事。”

  “新的历史时期,雷锋精神要有新的内涵,最重要的就是立足本职岗位学习雷锋!”第22任“雷锋班”班长吴锡认为。

  50年里,我们可能会忘记很多名字,却没有忘记雷锋;50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却依然被雷锋事迹所感动。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正式批准“雷锋同志生前所在部队汽车连四班为雷锋班”。从此,“雷锋班”便列入了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且始终走在学雷锋的前列。50年间,24任班长们以雷锋为榜样,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他们始终都像雷锋那样带给人们春天般的温暖。

  “给别人温暖的同时,也会温暖自己;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是活雷锋,都会像雷锋那样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面对记者的采访,大家不约而同地表达这样的观点。“现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雷锋精神很好地继续弘扬下去,我们要用雷锋精神来温暖身边更多的人。”首任班长张兴吉说。

  “雷锋班”班长们的此次聚会,缘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新华网新华军事、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和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与雷锋同行”活动。昨日下午,“雷锋班”班长们和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会文明办主任薛建廷,雷锋小学校长贾会琴、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谷岳潘等做客新华网,进行了直播访谈。

  解密“雷锋班”

  班长都是比武打擂选出的

  如何才能成为“雷锋班”的班长呢?“雷锋班”第十九任班长李有宝说,要想成为“雷锋班”班长,首先应理解雷锋精神的核心,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于我们的国家。“当时,要想成为一名班长,我们有个不怎么成文的规定,即需要具备以下六条,专业技术好、思想品质好、军事素质高、综合素质优良、群众基础好、必须有一技之长。”李有宝举例说,如评选出的学雷锋标兵,必须是在团以上比武中获得过前3名的训练尖子。“我们的历任班长都是面向全团、通过比武打擂的方式选出的。之所以选中,主要是因为这些班长都能始终以雷锋为榜样,像雷锋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关心他人。”

  记者采访中发现,历任“雷锋班”的班长们都帅气十足,72岁高龄的“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虽说已进入古稀之年,但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举手投足间透着绅士的风度。而80后、第24任“雷锋班”班长黄帮维,无论是说话还是举止更是凸显军人的阳刚之美。

  点名时叫到“雷锋”全班喊“到”

  50年间,在“雷锋班”里,雷锋的魅力究竟有多大?22位“雷锋班”班长告诉我们:

  “雷锋班”,雷锋生前使用过的床永远是第一个位置;

  雷锋生前用过的军装、被褥永远整齐、干净地摆放在他的床铺上;

  战友们每天晚上都会将雷锋的被褥放下,每天清晨又会将放下的被褥叠整齐,50年来从没有间断;

  “雷锋班”每次训练集合,“雷锋”永远是第一个被点到的名字,回答“到”的是全班战士,如果是全团训练集合,回答“到”的则是汽车连全连战士……“雷锋班”的首任班长张兴吉和第24任班长黄帮维说,战士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纪念雷锋,“我们这样做就会感觉到老班长并没有走远,他就在我们身边,他时刻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他始终会给我们以力量和信念,让我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记者了解到,雷锋的精神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影响极大。“我们‘雷锋班’每天缅怀老班长的另一大任务,就是给全国各地的人民写回信,最多的时候雷锋班一天收到过来信近600封。”“雷锋班”第23任班长薛步瑞骄傲地说,“雷锋班”从第一封来信到现在已经40多万封了。

  文/本报记者 王凤伟北京报道图/本报记者 李青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