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方所,你还好吗?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8:15  南方都市报

  

  

方所,你还好吗?

  陈Sir扬言(第760期)

  上网买书,是人和书的关系,而去书店,也许要寻找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假如只为买书,不一定非要去某一家书店。

  最近看到网上有消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光临方所的人逐渐稀少,而且逛方所的人更多只是坐在书店读书而并非买书。这让身在异乡的我不禁为方所的命运捏了把汗。

  我是从媒体上得知方所的。这家开在广州最奢华地段的书店,去年底在太古汇高调揭幕,据说开店当天人头攒动,内地港台文化界知名人士齐登场,造成全城轰动效应,前两天营业额就突破了30万元。方所华丽登场的背景,是一系列独立书店的关张。我一直想登门造访,可惜至今未能如愿,

  作为现代大都市的广州,是需要像方所这样一个书店的。广州不能只有新华书店、购书中心和为数不多的各种小书店。而据媒体报道,方所不仅是一个卖书的铺子,还是一处文人落脚地,散发着艺术和人文气氛。倘若时代给方所以运气,也许她会成长为广州的一片精神绿洲,广州文人的一个家园。当然,我想象得出来,这是一个乌托邦。

  但也正因为有这样一幅理想主义的幻境,让我更加担心方所的未来。毫无疑问,不论是文艺青年还是文艺中年,在广州都缺少一个类似方所这样的去处,但是,这些文艺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们,他们也是奢侈品的常客吗?对于这点我很怀疑。文人,穷酸,历来如此,而奢侈品则更多是与商贾宦官直接相联。当然,假如方所影响日渐,文人也会无视比邻的奢侈品,直奔而去。尤其对一进书店就变成购物狂的人如我,也希望他们随时能备足银两前去。这是我对方所的祝愿。

  开一家书店或者一间咖啡店,是很多小文人的梦想,尽管99%的人都不会付诸行动。在午后斜阳之中,顾客稀少时为自己做一杯手磨的咖啡,从书架上抽一本自己爱的书,静静地读。这真是一件哪怕只是想一想都值得的事。但是,business is business———生意就是生意,如果书店的生意好做,上海、北京、广州、厦门……民营书店就不会一家接一家地倒闭了。

  绝大多数的人把这事归咎于网络书店的勃兴。这个结论看起来本无大错。实体书店给的折头再多,怎么拼得过网店!更不要说什么盗版横行之类让人无处出气的事情了。其实说句实在话,我不知道这年头还有多少人还在读书。工具书除外。大家都忙着在微博上吞噬思想的碎片和文艺的花言巧语。哪怕是某些有点名气的文人,也很容易看出,他已经很久没有读书了。从本质上说,这才是书店难做的真正原因。

  就我而言,坦白说,近年来绝大部分的书都是网上买的,进实体店买书还真是凤毛麟角。一来,时间捉襟见肘,二来,要找个可以停车的书店真是难于上青天,三来,想去的书店人头攒动,还要经历大海捞针般的选购、排队交钱的长龙、粗糙的服务,而小书店一般去过一两次,也很难再做回头客。

  所以,假如只为买书,不一定非要去某一家书店,但假如找的是一个精神寄托,也许某一家书店是唯一选择。这道理就跟在家也可以磨咖啡,却非要去一家对口味的咖啡店喝咖啡一样。说到底,自己在家磨咖啡和上网买书,是人和咖啡人和书的关系,而去咖啡店或者书店,也许要寻找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就是鱼找鱼虾找虾的关系吧。文艺青年文艺中年和文艺老年都是独行者。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很担心方所在广州究竟能够开多久。

  方所好好开下去,等我来!

  □陈扬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