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十五六岁还不谈恋爱就成剩男剩女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8:15  南方都市报

  

  

“十五六岁还不谈恋爱就成剩男剩女了”

  “马上就要13岁了,单身,身心疲惫,感觉不会再爱了”———这是最近天涯一热帖标题,楼主自嘲为“98年的老男人”,把回帖的90后、80后甚至是70后们狠狠地伤到了。暂不论真假,十三四岁的孩子就有年龄危机,让我们这些成人真的“很危机”。在深圳,有些95后甚至00后们居然也开始担心“我是不是老了”,不管是扮成熟还是矫情又或者阶段性早熟,既然学校教育从未涉及“老”这个命题,那家庭教育就要跟上啦。

  小学六年级女生广寻恋爱对象,要“先下手为强”

  多少岁算“老”?深圳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挺宽容的,答案基本上介于30岁至70岁之间。有的孩子对“老”的认知简直带有一种哲学思维,比如江敏行是2000年出生,他声称,“我不能天天抱着多啦A梦看了,相对于它来说我就老了。”1998年出生的吕俊成认为“老”并没有特定的界限,“从生理结构上来说,大概60岁就老了;但从心理和精神层面来说,60岁可能还喜欢旅游、运动、工作,这样也算不上老。”

  多数小屁孩们恃“龄”傲物。7岁的赵涵玥说,“长大以后才会觉得自己老,我还没长大呢,还有那么多比我大的呀。”9岁的姚柏熙跟妈妈“撒娇”的说辞之一就是:“你要允许我犯下错,我还小呢。”11岁的王少珩在读国际学校:“从来不觉得自己老,学校里朋友们也没人谈论这个话题。”

  不过,对某些孩子来说,“年龄危机”这回事也算不上稀有物种。江敏行每次见到四五岁的小朋友无忧无虑只知道玩,就会摇头、叹气、感慨年轻真好;玩惯了刺激项目,去儿童公园想扮小清新玩玩小滑梯,可居然身高限制在1.5米以下“才发现自己好老啊。”

  不是有报道说90后们恨嫁心切、出现相亲潮、公开掠夺“男人资源”么?80后70后剩男剩女们先别急着忧患,1999年出生的赵博晨的回答可能让你恨不得羞愤自尽嘞:“十五六岁还不谈恋爱就很‘剩男剩女’了。我不着急,我还有很多时间啊。”

  小学六年级男生波比爆料,班上有女同学“普遍撒网”寻找恋爱对象,她的说辞是,“先下手为强,再不下手好男人就没有啦。”波比有好朋友也加入这个“先下手联盟”,因为他担心“现在不抓紧,将来成了剩男怎么办?”波比倒是挺赞同先下手的策略:“免得到时候情敌太多,竞争太激烈。”

  “生老病死”的基本概念可贯穿在家庭教育中

  无论有没有年龄危机,在孩子们的认知里“老”就是一个负面词汇。赵博晨有时会自嘲:“哎呀我老了,记性不好了。”吕俊成相当理性地断定:“老了离死就不远了。”而4岁的V ito想要外婆买玩具,外婆拒绝,说:“我老了,没钱。”结果V ito很伤感地说:“我也没钱,是不是我也老了?”

  人为什么会老?死是什么?有关生老病死这些人生的基础哲学,似乎从未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现身过。“小小孩子就对‘老’这个问题关注,甚至产生年龄危机,这反映出当下孩子们心理情绪的多元化。多是阶段性早熟的个案,这不应是很严重的问题。”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说。

  他认为,在国外有几项教育做得很棒:生命教育、成长教育、心理教育和职业教育,而我国还停留在传授知识、技能层面上。“生命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包括生老病死的基本概念,教导孩子珍爱生命、珍爱给你生命的人。不过这不完全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中就要告诉孩子,生老病死都是人生阶段,每个人生阶段就应该体会和享受那个年龄的幸福、痛苦等体验。”

  孩子对“生老病死”的敏感,姚柏熙的妈妈就很有感触:“家里有老人去世了,每年我们都要扫墓,孩子会问,为什么你们每年都要做这样的事情。我告诉孩子,他们去天堂上班了。人的生命非常脆弱,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

  深圳云顶学校校长杨坚也说:“在孩子面前如何谈生老病死?‘病’要详尽点告诉孩子,病也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对孩子是一种宽慰和动力。关于‘死’,我认为等孩子心智成熟比如18至少15岁时再谈,当然孩子小时就会问这方面的问题,建议不要正面回答,因为过早谈论这一话题有可能让孩子对人生价值产生怀疑。至于‘老’就很复杂,‘老’一方面是个人生理机能的降低,另一方面也是人生阅历、经验、性格、能力等提升和丰富,好的一面可以多谈一些,以免孩子产生恐老症。”

  采写:南都记者 杜虹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