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奇幻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8:15  南方都市报

  

  

奇幻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奇幻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克里斯坦·洛瑞兹·施尔参与制作的电影《太空战士:最终幻想之灵魂深处》的场景设计。

  

奇幻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翰斯瑞耶迪·吉格为电影《异形》设计的角色形象和场景。

  

奇幻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展览信息

  瑞士设计在好莱坞

  时间:2012年2月11日- 3月12日地点:广州红专厂C 5EM G大石馆

  毫无疑问,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个流行文化象征。可是并没有太多的人知道,以名表与军刀闻名的欧洲小国瑞士在过去的30年里,对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力。

  2月11日到3月12日,“瑞士设计在好莱坞”在广州红专场大石馆展出。观众可以在展览上了解到瑞士重量级艺术家在国际电影制作及视频游戏数字图像设计中扣人心弦的作品和影响。展览以电影中的瑞士视觉设计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出发,以35块展板和两部视听设备解释他们的技法及灵感来源,把当今11位瑞士重量级艺术家的跨界工作贯穿其中。

  好莱坞梦工厂里的瑞士设计师常常是跨界高手。他们可能是艺术家,可能是商业设计师,但是他们也常常身兼两职。贯穿该展的一大亮点是,瑞士创意工作者把看似矛盾对立的艺术和商业结合到了一起。

  ■设计师与作品

  翰斯瑞耶迪·吉格

  工业设计师投身电玩创作

  电玩游戏正被日益植入到瑞士的经济和文化领域。游戏厂商也看中瑞士在电玩游戏方面的实力,例如互动休闲软件的世界领导者———T ake-T w o国际电子艺术公司,刚刚就在日内瓦成立了国际行政总部。

  电玩游戏的创作与图形艺术紧密关联。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瑞士艺术家,如绘画、工业设计等,很快地投入到电玩游戏产业当中。如艺术家翰斯瑞耶迪·吉格就是因创作了电玩游戏《黑暗之蛊》较早获得国际名望的。

  翰斯瑞耶迪·吉格1940年出生于瑞士库尔。他于瑞士苏黎士修读工业设计,不久后便以阴郁的超现实风格展出了他的绘画和素描作品。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开始用喷枪来营造他大型作品里的可怕氛围。吉格以黑暗模糊和不间断的重复画面去营造独创的人与机器之间的领域。

  1975年时,他替了亚力裘朵·乔朵罗施基的电影《沙丘魔堡》绘制了许多草图。尽管最后电影未能完成,吉格后来仍获得机会,受邀为雷德利·史考特的电影《异形》进行角色和场景设计。他的努力获得了广泛关注,并且在1980年以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克里斯坦·洛瑞兹·施尔

  游走于电影与电玩之间

  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电玩游戏,如《桌球游戏》、《小蜜蜂》、《小精灵》等,其创作灵感来自电影。1980年起,电玩游戏也如同电影《星际大战》、《电子世界争霸战》、《印地安纳琼斯》、《007》般受到广大欢迎。

  从1990年后半年开始,高成本电影时常伴着互动游戏发行,这使得电影的外围产品更受欢迎,同时也让玩家们得以透过不同的路径一探电影世界。

  相反的效应同时存在,有一些电影改编自上世纪90年代的热门电玩游戏,如《超级玛莉》、《快打旋风》、《真人快打》等。2000年后则有数部成功广受欢迎的作品,如《古墓丽影》、《恶灵古堡》。

  直到今日,电影与电玩的跨界融合的例子仍然不胜枚举,例如在《魔戒:王者归来》里,则是由两个团队平行创造出互补的作品。而瑞士艺术家克里斯坦·洛瑞兹·施尔替《魔戒》的导演彼得·杰克森做艺术编辑之前,就是从事电玩艺术设计工作的。

  施尔1967年生于瑞士伯恩。在开始接受专业学科教育之前,他的童年多半是在各地旅行。随后进入了布鲁塞尔圣路克高等艺术学院就读,并主修他最爱的科目———漫画艺术。在布鲁塞尔参与多部电影制作后,他历经了一场被闪电击中的意外,使他了解到生命是如此短暂脆弱,之后他决定移居好莱坞发展。

  1995年起,他加入了位于洛杉矶的数字版图特效公司,从事艺术企画。施尔合作过的电影包括《第五元素》、《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等。在参与制作电影《太空战士:最终幻想之灵魂深处》后,他转战电玩游戏世界。

  如今,施尔平行发展于电影产业和电玩产业,主要致力于整体的概念设计和数字场景的创作。同时,也在《魔戒:王者归来》中担任艺术指导以及数字艺术设计等职务。同时,他还替电玩游戏《孢子》设计最初的样稿。目前施尔致力于首部改编自他创作的电影《安特罗皮亚》。

  约翰·霍威&布里吉特·威斯特

  电影《魔戒》离不开的插画家和雕塑家

  《魔戒》是英国作家托尔金的史诗奇幻小说,是现代正统奇幻文学小说的开山鼻祖。上世纪末,这部经典小说由导演彼得·杰克森拍成电影,同样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在电影《魔戒》中,活跃着不少瑞士艺术家。

  1957年出生的约翰·霍威自青少年起便醉心于美国漫画和法兰克·费杰塔的画作。1977年移居至欧洲并就读于史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并且在1981年至瑞士参与艾蒂安·德莱塞尔的动画制作《超级沙客松》。1985年起,他以独立插画家的身份于纳沙什泰工作,其主要的创作为童书、童话或是传奇、科幻及幻想故事等,同时也涉猎部分漫画以及装置艺术。

  约翰·霍威的代表作有托尔金《魔戒三部曲》中的日历、纸牌等。和亚兰李一样,他被彼得·杰克森挑中,为《魔戒》这部极富声誉的电影负责绘画概念设计。这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荣获了包含艺术指导奖在内的17项奥斯卡奖。从那时起约翰·霍威参与了多部影片的制作,如《狮子、女巫、魔衣橱》,他致力于成为魔幻写实插画家,作品有《贝武夫:北海的诅咒》等。

  为《魔戒三部曲》做出过非凡贡献的瑞士艺术家还有布里吉特·威斯特。

  威斯特1967年生于瑞士圣加仑,现居住于新西兰惠灵顿。1994年她以雕塑家的身份受到吉格的注意,并且与他共同合作电影《异形》。1999年加入了《魔戒三部曲》的制作团队,担纲首席雕塑设计,并且将亚兰李以及约翰·霍威的绘画作品转化成保丽龙、玻璃纤维以及陶瓷的形式。

  ■记者手记

  换个角度看瑞士

  人们很容易记住经典电影,从导演到男女主角都明艳照人地活在镁光灯下,可是又有多少人留意那些在片尾字幕中一闪而过的名字,他们是特效设计师、概念设计师、绘景师、插画师和场景雕塑家……正是他们卓越的工作才描画出电影的奇幻世界。

  而对于瑞士这样一个小国家,更是很少人了解这个国家的电影成就。但是提起《魔戒三部曲》、《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好莱坞电影时,不能不提瑞士艺术家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正如展览中所提到的:瑞士艺术家已经成功地在电影和游戏领域工作多年,并留下了关于流行文化的持久标志,尽管他们的贡献还远远未被人知。

  无论是瑞士人翰斯瑞耶迪·吉格为《异形》进行角色和场景的设计,还是克里斯坦·洛瑞兹·施尔在《魔戒:王者归来》的艺术指导以及数字艺术设计工作,都能窥探到这个欧洲国家对魔幻作品设计驾轻就熟的能力。瑞士这个国家不仅仅因为“中立国”、“阿尔卑斯山”、“军刀”和“名表”而闻名于世,那些具有跨界设计才华的设计师在好莱坞闯荡的成就,也应该给瑞士的荣誉添上一笔。

  这些成就的大量出现,除了归因于瑞士设计师的才华以外,还得益于瑞士完善的设计专业高等教育,以洛桑高级艺术学院、苏黎世大学、卢塞恩艺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高校为瑞士的电影、电玩等设计领域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高级人才。

  所以说瑞士设计在好莱坞的成功,绝非偶然。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冯嘉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