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积极稳妥越过户籍雷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11:34  长江日报

  

   积极稳妥越过户籍雷区

   □ 本报评论员 顾燕

  积极稳妥越过户籍雷区

  □ 本报评论员 顾燕

  户籍制度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小步。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公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放开地级市户籍,并对进城农民的土地权益作出了明确保障。

  此次改革政策,既有突破性的亮点,又存在局限,“积极稳妥”四字并非虚词,多处有所体现。一方面,分类明确户口迁移政策,对中小城市、城镇的准入条件作出较具体可行的规定,同时保留进城农民对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的自由选择权,是切中时弊的积极举措。规定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出台不得与户口性质挂钩,也对今后大方向作出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其他大城市的户口准入,依然是“继续合理控制”,步伐持重稳健。

  从现实角度判断,此次户籍新政比较务实,值得鼓励。人口大国依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现实政治实践中亦隐藏着许多复杂干扰因素。尽管社会情绪焦虑、各方呼声强烈,“休克疗法”式放开户籍限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与预期相反的后果。《通知》中指出,一些地方不顾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片面追求城镇化,放宽落户条件;或者擅自突破国家政策,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这些在近年来农民“被上楼”、“农转居”导致土地纠纷乃至群体性事件都有体现,可见决策方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在承认社会必须公平公正、松绑户籍政策的大方向下,一步一步稳步前进,既符合价值理性,也符合实践理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长远来看,户籍改革路途漫漫,此次改革政策仍有着相当的局限性。仅从农民工权益保障这一点看,大城市保持当前的户口准入政策,基本上继续将大多数农民工挡在了门外。在地级市的准入条件中,要求缴纳社会保险这一项,也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无缘落户。这意味着,在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无法分得应有的一杯羹,而不吸引、也不要那么多劳动力的小城镇,即使放开准入也不会对改善现状有太大意义。因此,改革的决心和举措要继续加强,具体办法需要进一步研究落实。我们期待户籍改革给出一张明确的时间表。

  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及其捆绑的利益分配千头万绪,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改革雷区。不论是教育、医疗、养老还是住房,户籍改革意味着利益的再分配,牵一发动全身,涉及的全是社会各阶层矛盾最尖锐的地方。我们承认利益分配不均衡,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不均衡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不可改变的方面,也有人为操纵的阻力。当下,改革要啃“硬骨头”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户籍改革就是这么一块“硬骨头”,执政者必须立足现实,既一步一步稳妥前进,又敢于触及雷区。这个过程需要清醒的认识、明晰的方向和坚定的决心,以充分的理性选择和社会博弈,促进公共利益分配的平和转型。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