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本报报道引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11:34  长江日报

  

  主流媒体跟进 数万网友跟帖

   本报报道引发

   用卡习惯大讨论

  本报讯(记者程思思)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被颠覆,本报23日见报稿《银行内部人士爆料 信用卡不设密码更安全》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见报当日,网易、凤凰、腾讯等门户网站在首页转发,网络转发数百次,数万网民跟帖评论;包括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扬子晚报、北京晚报、东方卫视等全国主流媒体纷纷跟进,给予关注。

  昨日,《羊城晚报》报道称,“认签名,盗刷有得赔”,从银行相关规定来看,确实如此。报道还称,留密码实乃中国特色,但认签名商户难度太大,有律师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关于信用卡盗刷后的责任划分,还没有法律法规可以依据,建议留密码的消费者要注意看管好密码,用签名的持卡者要谨防遗失。

  信用卡留密码被盗刷,持卡人要负责。这一霸王条款,昨日也引发各大媒体热议。昨日,《南方都市报》以《信用卡密码的反智与正解》为题,刊发结合本报报道引发的“读者来论”。

  该评论称,银行这一条款有悖人们的常识,对消费者不利,并呼唤“银行有义务向持卡人告知失卡保障服务的全部内容,以及设不设密导致的权利得失。”

  “书法是我们祖国的传统艺术,模仿起来很容易,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既设密码,又认签名呢?”看过本报报道后,不少网友对自己信用卡因遗失而恐怕被盗刷感到害怕,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家住江汉区友谊南路的市民何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粗心大意的人太多,他捡过的信用卡有好几张,但是从来没想到过去盗刷,“希望银行管理部门能把规定解释的更明确,免得消费者被盗刷后产生巨大的损失。”

  也有银行人士提醒,包括中行、工行、农行在内的银行均未提供失卡保障服务,持卡人安全使用信用卡,最好是采用密码和签名相结合的方式。业内人士指出,国外签名模式是依托于国外完善的国家信用制度下的产物,在国内现状下并不适合。美国的信用卡产业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不仅有一整套成熟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配套,更有严格的信用体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