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岭南写真:“古代音乐活化石”奏出新乐章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23:1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梅州2月25日电 题:“古代音乐活化石”奏出新乐章

  作者 唐林珍 袁群华 丘佳纳

  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广东汉乐,是广东三大乐种之一,传入广东大埔县至少有700多年历史。2006年,大埔广东汉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8年,大埔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汉乐之乡”。如今,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大埔广东汉乐奏出了新的乐章。

  记者近日走进广东汉乐之乡大埔,探访这一重新焕发魅力的古音乐文化瑰宝。

  在大埔广东汉乐研究会办公室,常务副会长罗启煊正忙着打电话联到香港的车辆,“过几天,我要带领大埔女子汉乐团赴香港、深圳等地演出。”罗启煊说,今年大埔女子汉乐团的演出已预约到年底了。说起这些,他眉飞色舞,“很振奋,很喜悦,因为看到了汉乐正迸发出新的活力。”

  广东汉乐这股新的活力,源自“转身”的尝试和努力。

  尽管广东汉乐在大埔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此前一段时期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境况,“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喜欢汉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罗启煊说,这一现象引起大埔广东汉乐研究会众多专家的关注,专家们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汉乐,喜欢汉乐,甚至加入汉乐队伍。

  2004年开始,广东汉乐研究会决定在每年暑假免费举办青少年汉乐培训班,“我们到各大校园宣传,聘请专业的汉乐老艺术家担任教师,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显著。”至目前,汉乐暑期培训班已培养了近500位青少年,汉乐在当地青少年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2010年,广东汉乐研究会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全县的年轻女子中挑选一批人组成女子汉乐团,“成员主要是18岁至40岁的中青年女音乐教师。”罗启煊说,新成立的女子汉乐团尝试在表演形式上创新,“如在汉乐的表演中增加舞蹈,给部分汉乐填词,使单纯的汉乐曲变成可以演唱的汉乐。”

  但这些创新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一些老汉乐家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加入了舞蹈元素、添了唱词就不再是原汁原味的汉乐。”但罗启煊和他的团友们顶着压力坚持创新,“我认为,我们所作的这些改变,只是改变汉乐表演形式,并没有改变汉乐本质。”

  2011年9月,大埔女子汉乐团正式在大埔举行首场演出。为检验创新是否可行,演出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音乐学院的曲艺名家、教授前来观赏。让人兴奋的是,演出十分成功,崭新的表演形式也得到专家的认可。“连那些曾经极力反对我们的汉乐老艺术家都竖起了大拇指。”罗启煊说。

  随后,大埔女子汉乐团名声大噪。短短几个月,演出接连不断。这让大埔汉乐艺人看到了一条新的出路。罗启煊说,“现在我们对汉乐的发展前景更有信心了。”(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