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胶片机“发烧友” 收藏相机700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6日00:00  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通州小伙王伟家里有700多台老胶片相机,这是他七八年来收藏的结果。最多时,他手里同一款相机有十台,只是成色、包装不同。对王伟来说,这些相机蕴含的意义让其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而这些相机同时也给王伟带来足够的经济价值,使他可以辞职安心在各个二手市场淘货。

  ■迷上胶片机同款相机收10台

  王伟的专业和职业与摄影毫无关联。十年前,他最早开始玩摄影,从三四千块钱的傻瓜胶片机开始,迷上了胶片。他的理由是“一个傻瓜的胶片相机,都比数码相机拍的效果好。”

  王伟的收藏从一台佳能F1单反相机入手,当时花了3000多块。这种机器他陆续收了近十台。其中捡到一个漏,机身和镜头,只花了一千多。“就是上瘾,同一款,看见新的想买,看见带包装的又想买,看见一个便宜的又想买。”王伟说。

  “我有一个35mm的定焦镜头,有一公斤重,做工比现在好很多。老的机器拿在手里,感觉都不一样。”王伟眼里,老的机械相机比电子相机要耐用很多。“这些机械的胶片相机,越用越好用。如果不用,机油干了,零件反而反应慢,需要保养。机械的零件也不容易损坏,损坏了也比电子零件方便更换和修理。”

  ■爱好者群体庞大逛店逛到想“打工”

  他们这些爱好者网上有个阵地,大家都从国内外淘机器,有人一款机器有十几二十个。大家每天聊器材,聊这个镜头和那个镜头有什么不一样。王伟发现,胶片相机的爱好者实际是个非常庞大的人群。

  在各地,王伟都能遇到同好。在香港,王伟去逛相机店,店老板也是个相机迷。“大陆人过来问:你们有莱卡M6或者M7吗?要一个最新的。店老板不喜欢这样的顾客,一看就是来淘货的,并不是真爱相机。”王伟说,老板会把柜子里所有的相机都给他拿出来看,给他讲每台相机怎么好,而不会讲每台相机怎么新怎么值钱。王伟住在广州时,有一阵每周都过去跟店长聊天,甚至一度想辞职到店里打工。

  ■老相机翻番升值专职淘货成“营生”

  如今在王伟北京的家里,700多台相机,价格从一百多块钱到几千块钱,都放在柜子里。王伟还收藏了好多胶卷,包括过期胶卷,因为“过期胶卷出来颜色不确定,拍出来感觉很独特”。

  自己用完的机器,把不想要的转手,王伟发现,其中还蕴藏升值空间。F1的镜头,王伟买时最贵350块钱,几年过去,已经卖到800块了。这两年,国产相机也纷纷涨价,上海的58-2相机前年仅有1000多块,现在能卖到4500多块钱了。

  “其实胶片相机已被炒了很多年了。”王伟说,很多经典机型因为年代久远,成色好的越来越少,市场价值一直居高不下。这两年,王伟也放弃了工作,开始专心致志淘货,还包括电话机、投影机、各种看着好看的机械的东西。“能把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我很满足。”王伟说。

  ■线索提供/杨先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