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眼镜,来碗面”

  

“眼镜,来碗面”
“眼镜,来碗面”
“眼镜,来碗面”
“眼镜,来碗面”
“眼镜,来碗面”
“眼镜,来碗面”
“眼镜,来碗面”
午后的曹家巷菜市场,人潮依旧熙攘。在小贩们嘶哑的吆喝与买客讨价还价的嘈杂中,总不时地夹杂着叫喊:“眼镜,来碗面”,然后,就是一个男子拉长发音的回应:“要得!”

  男子看起来40多岁,低矮身材,原本纯白的围裙被油渍与锅灰染得黑亮;而戴着的一副黑框眼镜,让他在一帮菜贩中特别显眼,显出一股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文艺味儿。“眼镜”穿梭于熙攘和喧嚣中,先是将大碗的面条端到每位叫喊他的商贩摊前,待一两个小时后,再逐个收碗,一捧十只。一趟又一趟,一年复一年。

  “眼镜”的真名叫杨月荣,47岁。作为曹家巷菜市场里唯一戴眼镜的老板,他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婚房在这里,生娃在这里,连妻子谭明兰坐月子也在这里。这里破旧不堪的红房子伴随着他走过了人生的每一天。

  杨

  月荣的面馆位于曹家巷一街坊18栋的一楼,也是市场的中心。15年前,这里一直是“眼镜”居所,而现在,本是卧房的单间已被改成了煮面的厨房,本是用来采光的窗口被改成收银台。

  从练锅魁到卖面条,从只卖三样面到如今的近30种,他的生意与 “最便宜”的菜市场始终同步,一碗牛肉盖满碗口的面价格也低得只需3块5。

  面

  馆一天要卖百余碗面,忙碌给了他较好的收益,却让他来不及思考现下的环境带给他的糟糕生活:墙皮开裂的两间小屋,一间煮面,一间居住;公用厕所与公用厨房,总是让人排队等候……

  同住一栋的居民,最近总是乐此不疲地聊着“北改”的话题。新房于他们,是个终于能圆的梦;而于杨月荣,却是个矛盾的结。他知道市场消失后,夫妻二人依然要找新铺面,只是他不知,没有了这样的市场与这样的摊贩们,从头开始的生意是否还同现在一样红火。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