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一场经典采访是怎么诞生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6日06:14  新闻晨报

  

  文/春眼秋手

  看法拉奇的书真是一种享受,犀利、智慧、幽默、同时又告诉你很多秘密。比如她采访过的那些顶尖政客中,哪个受访者同她一样犀利、智慧、幽默,哪个只是徒有其表又愚蠢的家伙。

  《风云人物采访记》收录了太多经典采访战役,用战役来形容,实在是因为这些对话的火力、谋略不亚于任何真正的战争,只看其中一场大战的小小序曲就能深有体会。

  《风云人物采访记》开篇收录的就是法拉奇采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

  她说:这个人太著名,太重要,太幸运了。他被人们称为超人、超级明星、超级德国佬。他拼凑自相矛盾的联盟,签订无法实现的协议,他可以在他想见毛泽东时就能见到,在他想去克里姆林宫时就能进去,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叫醒美国总统并进入总统的房间。他能建议发动战争或结束战争,他自认为能改变甚至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关于他的书有几本。《基辛格和弄权》记述了他的政治和文化生涯,这书是个曾同他一起在大学任教的人出于对他的钦佩而写的。《亲爱的亨利》则专门颂扬他富有诱惑力的才华,作者是一位爱慕基辛格的法国女记者。基辛格从来不愿与他那位大学同事讲话,也从来不愿与这位法国女记者深交。一提起这些作者,他就会做一个表示厌烦的鬼脸,并扬起他那肥实的手,打一个否定的手势,表示对方:“什么也不懂”!或那作品“没有一点是事实的”。

  就是这么个难对付的,而且从不单独接受记者采访的基辛格,在看了法拉奇对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将军的采访后,居然回复可以考虑与她对话,同时也提出了苛刻的受访条件:他在接见中将什么也不告诉法拉奇,而法拉奇得说话,他将根据法拉奇所说的来决定是否接受她的采访。也就是说,法拉奇必须先接受一场小战役考验,只有战胜,才能进入更大的战场。对法拉奇来说这很不公平但也很公平,好比一场高手对决,而她必须先“挨打”,也只有“挨得住打”,她才有与此高手对决并名留青史的机会。

  一开场,基辛格就带有敌意,比如面无表情、比如让法拉奇尴尬的站在办公室中间,自己却在办公,比如选高于法拉奇的椅子坐,制造居高临下的局面。法拉奇真的紧张了,但她也从他的虚张声势中看出他的不自信。任何人都和传说中不一样。第一回合:平。

  紧接着,基辛格开始询问法拉奇采访武元甲的细节,以及她对这个美国越战对手的看法。这个回合很有意思,两人一会儿像朋友一样,传递着对方不知道的信息并交换意见,一会儿又成了敌人。法拉奇必须利用基辛格对信息的渴望而设下小小的圈套,以便自己能留在这场对决中,不被过早踢出局。基辛格虽然上当了,但他也得到了他想知道的消息,25分钟后,基辛格终于同意受访。第二回合:法拉奇完胜!一场最著名的采访事件,诞生了。

  之后的一小时里,基辛格边工作边回答问题,在接到尼克松总统的电话后匆匆离开,采访就此打住。

  法拉奇整理并发表了采访录音,其结果是在国际上引发核爆般的轰动,无论从文化、历史、政治、新闻等任何角度讲,这次采访都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记录之一。

  法:基辛格博士,我已经感觉到了。我从来没有采访过一个像您这样避而不答问题或对问题不作确切解说的人,没有人像您这样不让别人深入了解自己。基辛格博士,您是不是有点腼腆?

  基:对,我是个相当腼腆的人。另一方面,我觉得我还是相当沉得住气的。您看,有人把我描写成一个苦恼和神秘的人物,也有人把我描写成乐天派,整天嘻嘻哈哈:这两种形象都不准确。哪一个都不是我……我是……不,我不告诉您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对谁都不说。

  类似上文,虽然基辛格在整个采访中都是这种回避的态度,但依然被法拉奇迂回地挖出了不为人知的许多东西。采访批露后,尼克松对基辛格十分恼火,无论基辛格打电话还是亲自上门,尼克松都拒绝见他。因为基辛格居然对一个记者说了让他很不高兴的话。在很多事件上基辛格说的是“我如何解决”而不是“我们如何解决”。第三回合:法拉奇完胜!当然,最后尼克松和基辛格和解了,他们策划的停战实现了,一年后基辛格还当了国务卿,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