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温州式“低碳”方兴未艾 创出了多个全国首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6日08:23  温州网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这几天,浙江苍海碳汇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晖请来专业的摄影师,为自己在苍南观美岩联村岩尾山经营的碳汇林项目拍了一组“写真”。像这样的工作,他每年都会分阶段进行几次,目的是记录下碳汇造林的实际效果。“看照片,这个碳汇造林项目从2008年启动至今的几年里,当年满是黄土和杂草的山坡地,已经被郁郁葱葱的碳汇林覆盖了。”他高兴地说。

  增加碳汇,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其意义在于应对当前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由此在世界一些国家还出现了将二氧化碳吸收量作为商品交易的“碳交易”,随之产生了如低碳生活、低碳市场等“低碳”概念。

  在本届市“两会”上的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中,能看到不少“低碳”概念。市人大代表余德明就提交了《关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建议》,他提出按目前温州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计算,每天要消耗的燃油超过4000吨,建议制定推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推广规划;市政协委员黄高峰的提案《关于在温州大力发展低碳住宅的建议》则提出我市推动低碳住宅概念、制订低碳住宅与评价标准、出台低碳住宅建造与消费激励政策。

  如果把“低碳”的概念放大到整个城市,该如何去做呢?2008年11月,我市设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这是浙江省第一个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公益性专项基金,也是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绿色碳基金专项。专项成立后,市政府专门安排了10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专项启动资金。温州木材集团公司、苍南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也向这个专项注资达600万元。

  蔡晖的照片所记录的碳汇林就是当年我市启动的首个碳汇造林项目,这片树林看上去与普通树林没啥区别,种上了桉树、葛树、松树,还有不少小叶黄檀、印度黄檀等珍贵树种。不过,通过国家专门的机构对这片林地分阶段的监测,能计算出几年来这片林地生长的过程中新增的固碳量,而这就是碳汇。

  市林业局造林处介绍,从2009年截至去年,我市各县市区启动了16个碳汇林项目(其中包括了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共5.7万亩,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的资金到去年底也达到近5000万元,其中市财政资金达到1500万元。短短几年间,温州在碳汇的领域内还创出了多个全国首例:在苍南观美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首个标准化造林基地;在文成玉壶建立了全国首个森林经营增汇项目,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森林经营增汇项目的技术操作规程;在鹿城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低碳市场和第一个低碳小区。

  如今,“低碳”的概念已经在逐渐融入一些温州人的日常生活中。蔡晖说,前年他就把过去高油耗的吉普车换成了油电混合动力车,一年的汽油消耗比过去少了三分之二;打造中国首家低碳市场的温商白琼璟,在他的市场中向120多个经营户推广“低碳”的理念,比如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去市场上班等,同时他还在2010年作为一位温商代表参加墨西哥坎昆举行的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宣讲低碳的“温州做法”。

  目前,林业碳汇项目同时也成为我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中一项富有温州特色的措施,被列入我市“创森”的任务书中。今年我市计划新增1.5万亩的碳汇造林项目,项目分布在瓯海、文成、泰顺等8个县(市、区),完善现在的碳汇林管理、监测体系,探索建立碳汇项目的捐卖机制,吸引民资进入,使碳汇项目保持长久滚动发展。

  记者 沙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