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艺术家》静待登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6日11:01  长江日报

  

  第84届奥斯卡终极预测

   《艺术家》静待登顶

   最佳导演:法国人笑到最后影帝:此时无声胜有声影后:不管是谁,反正不是梅姨

  

《艺术家》静待登顶

  

《艺术家》静待登顶

  

《艺术家》静待登顶

  

《艺术家》静待登顶

  记者万旭明

  最佳影片:必须是《艺术家》

  从去年底开始,浩浩荡荡的颁奖季就为奥斯卡做足了前戏,《艺术家》更是以17次提名、9次获奖的成绩横扫各大颁奖礼的最佳影片奖,毫无意外的,木卫二、程青松都把砝码压在了《艺术家》身上。

  “对学院评委来说,《艺术家》是政治正确。对观众来说,《艺术家》是题材正确。对公关宣传来说,《艺术家》搭上了韦恩斯坦(这厮堪称申奥中的战斗机,曾率领《莎翁情史》挑落《拯救大兵瑞恩》,《国王的演讲》击败《社交网络》也拜他所赐),那是选择正确。有这么多正确因素在,《艺术家》成为最大热门并不意外。”木卫二如是说。

  程青松虽然更喜欢《午夜巴黎》,但基于《艺术家》在颁奖季的大丰收,他相信奥斯卡的近6000评委会审时度势,闻风投票。而且《艺术家》的确导向正确:“它讲的那个年代多么纯真,多么令人怀念。它又是跟电影相关的故事,在改变的年代,电影人如何适应新事物,如何消除旧隔阂,这与当下的时代恰相呼应,一定会引起评委共鸣的。”

  如果《艺术家》真的拿下最佳影片奖,那它将是除第一届奥斯卡外,唯一一部拿下此奖的无声电影。

  最佳导演:法国人笑到最后

  在奥斯卡提名名单中,《雨果》以11项提名领跑,小胜《艺术家》,但不幸的马丁·斯科塞斯遇到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恐怕只能继续让路了。

  “如果要考虑所谓的东道主优势,斯科塞斯好像是机不可失,但学院评委会这么想,搞什么3D,还不如规规矩矩地讲一个爱情故事。况且,他们还可以说,这种奔着电影修复和保护工作去的片子,多少是给他自己邀功。”一番猜测下来,木卫二总结道:“所以,法国人也许会笑到最后,至少导演工会的人已经这么干了。”

  程青松则说:“我个人喜欢伍迪·艾伦,他一直保持在一定的水准线上,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都给同一个人也是有可能的。”

  影帝: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后人》里,乔治·克鲁尼穿着夏威夷花衬衫、靸着拖鞋,把一个妻子出轨、女儿反叛的失意中产阶级男人演得入木三分。但他同样要遇到来自《艺术家》的让·杜雅尔丹的挑战,结果同样可能是失意。

  木卫二对让·杜雅尔丹赞不绝口:“让·杜雅尔丹放弃卖肌肉已是不易,让他不说话简直是又一考验。结果,他在《艺术家》里表现得很不错。一般说来,默片里的演员会过于重视肢体的夸张表现,但让·杜雅尔丹的表情也是控制自如,非常有感染力。如果不知道他的表演多好,拿《艺术家》的女主角做下比较就明白了。”光芒之下,克鲁尼又悲剧了:“克鲁尼已经是多次进宫了,他的表演是好,但还没有出色到能拿奖的进步。更何况,《艺术家》几乎可以说是让·杜雅尔丹的独角戏,他收放自如,光芒四射。这点来看,克鲁尼确实不如。”

  程青松也看好让·杜雅尔丹,理由则有所不同:“看看布拉德·皮特,再看看之前的莱昂纳多,很明显,奥斯卡不喜欢偶像派,即使是外表偶像的实力派也不行,让·杜雅尔丹这个演技派还是呼声高一些。”

  影后:不管是谁,反正不是梅姨

  17次提名,仅仅2次获奖,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奥斯卡的运程只能用无比悲催来形容了,难怪梅姨在拿到金球影后时会激动地爆粗口。这届奥斯卡,她已经确定会作为颁奖嘉宾出席,只可惜,估计也只是颁奖嘉宾了。

  木卫二更看好《相助》中的黑人演员维奥拉·戴维斯:“梅姑已老,是该换换口味了,哪怕口味重点也没事。当然,就跟大家看到的,《铁娘子》和《相助》的评价都比较一般,全仰仗演员表现。如果从胜算角度说,两个人应该是半斤对八两。但从多些新意的角度上,不妨压下非裔影后吧。对了,这会儿还是美国的黑人历史月。”

  程青松心中并无最佳女主角的人选,他很喜欢《龙纹身的女孩》主角鲁妮·玛拉、《我与梦露的一周》主角米歇尔·威廉姆斯,但也直言:“没特别觉得谁会得奖,各有千秋吧。”

  不过,对于梅姨的封后之路,程青松也心存疑虑:“梅丽尔是个杰出的演员,每次表演都在一定的水准之上,但运气实在不好,就像刘嘉玲总遇到张曼玉一样,她提名的年份总会有特别突出的对手。而且影片整体质量高的话,在各个奖项上优势都会更大一些。看看《铁娘子》,总共提名两项,一个是梅姨(封后),另一个是化妆。”

  最佳影片:必须是《艺术家》

  从去年底开始,浩浩荡荡的颁奖季就为奥斯卡做足了前戏,《艺术家》更是以17次提名、9次获奖的成绩横扫各大颁奖礼的最佳影片奖,毫无意外的,木卫二、程青松都把砝码压在了《艺术家》身上。

  “对学院评委来说,《艺术家》是政治正确。对观众来说,《艺术家》是题材正确。对公关宣传来说,《艺术家》搭上了韦恩斯坦(这厮堪称申奥中的战斗机,曾率领《莎翁情史》挑落《拯救大兵瑞恩》,《国王的演讲》击败《社交网络》也拜他所赐),那是选择正确。有这么多正确因素在,《艺术家》成为最大热门并不意外。”木卫二如是说。

  程青松虽然更喜欢《午夜巴黎》,但基于《艺术家》在颁奖季的大丰收,他相信奥斯卡的近6000评委会审时度势,闻风投票。而且《艺术家》的确导向正确:“它讲的那个年代多么纯真,多么令人怀念。它又是跟电影相关的故事,在改变的年代,电影人如何适应新事物,如何消除旧隔阂,这与当下的时代恰相呼应,一定会引起评委共鸣的。”

  如果《艺术家》真的拿下最佳影片奖,那它将是除第一届奥斯卡外,唯一一部拿下此奖的无声电影。

  最佳导演:法国人笑到最后

  在奥斯卡提名名单中,《雨果》以11项提名领跑,小胜《艺术家》,但不幸的马丁·斯科塞斯遇到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恐怕只能继续让路了。

  “如果要考虑所谓的东道主优势,斯科塞斯好像是机不可失,但学院评委会这么想,搞什么3D,还不如规规矩矩地讲一个爱情故事。况且,他们还可以说,这种奔着电影修复和保护工作去的片子,多少是给他自己邀功。”一番猜测下来,木卫二总结道:“所以,法国人也许会笑到最后,至少导演工会的人已经这么干了。”

  程青松则说:“我个人喜欢伍迪·艾伦,他一直保持在一定的水准线上,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都给同一个人也是有可能的。”

  影帝: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后人》里,乔治·克鲁尼穿着夏威夷花衬衫、靸着拖鞋,把一个妻子出轨、女儿反叛的失意中产阶级男人演得入木三分。但他同样要遇到来自《艺术家》的让·杜雅尔丹的挑战,结果同样可能是失意。

  木卫二对让·杜雅尔丹赞不绝口:“让·杜雅尔丹放弃卖肌肉已是不易,让他不说话简直是又一考验。结果,他在《艺术家》里表现得很不错。一般说来,默片里的演员会过于重视肢体的夸张表现,但让·杜雅尔丹的表情也是控制自如,非常有感染力。如果不知道他的表演多好,拿《艺术家》的女主角做下比较就明白了。”光芒之下,克鲁尼又悲剧了:“克鲁尼已经是多次进宫了,他的表演是好,但还没有出色到能拿奖的进步。更何况,《艺术家》几乎可以说是让·杜雅尔丹的独角戏,他收放自如,光芒四射。这点来看,克鲁尼确实不如。”

  程青松也看好让·杜雅尔丹,理由则有所不同:“看看布拉德·皮特,再看看之前的莱昂纳多,很明显,奥斯卡不喜欢偶像派,即使是外表偶像的实力派也不行,让·杜雅尔丹这个演技派还是呼声高一些。”

  影后:不管是谁,反正不是梅姨

  17次提名,仅仅2次获奖,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奥斯卡的运程只能用无比悲催来形容了,难怪梅姨在拿到金球影后时会激动地爆粗口。这届奥斯卡,她已经确定会作为颁奖嘉宾出席,只可惜,估计也只是颁奖嘉宾了。

  木卫二更看好《相助》中的黑人演员维奥拉·戴维斯:“梅姑已老,是该换换口味了,哪怕口味重点也没事。当然,就跟大家看到的,《铁娘子》和《相助》的评价都比较一般,全仰仗演员表现。如果从胜算角度说,两个人应该是半斤对八两。但从多些新意的角度上,不妨压下非裔影后吧。对了,这会儿还是美国的黑人历史月。”

  程青松心中并无最佳女主角的人选,他很喜欢《龙纹身的女孩》主角鲁妮·玛拉、《我与梦露的一周》主角米歇尔·威廉姆斯,但也直言:“没特别觉得谁会得奖,各有千秋吧。”

  不过,对于梅姨的封后之路,程青松也心存疑虑:“梅丽尔是个杰出的演员,每次表演都在一定的水准之上,但运气实在不好,就像刘嘉玲总遇到张曼玉一样,她提名的年份总会有特别突出的对手。而且影片整体质量高的话,在各个奖项上优势都会更大一些。看看《铁娘子》,总共提名两项,一个是梅姨(封后),另一个是化妆。”

  北京时间明日早晨,第84届奥斯卡奖将举行颁奖典礼,本报特邀资深影评人木卫二,电影人、金扫帚奖创办人程青松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主要奖项的结果进行预测。

  暂不论具体奖项归属如何,木卫二和程青松都认为这是一届怀旧的奥斯卡,向黑白默片时代致敬的《艺术家》,向第一位电影魔术师梅里埃致敬的《雨果》都是如此,且都是夺奖热门。“一个以老年人为主的学院,这么多怀旧片不正是投其所好?”木卫二对怀旧风并不感到意外,在他看来,“电影发展到21世纪突然回溯本源,如果能延续下去,隔几年就冒出来一两部,这确实是好事。面对越来越多的3D电影,越来越多的特效和视觉轰炸,观众很容易审美疲劳,这时让大家重温一下早年经典,当真是造福后人。”

  程青松对这股怀旧潮更是感同身受:“柯达不再生产胶卷,这件事对电影人触动很大。随着技术发展,电影不断变革,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从2D到3D。虽然大家都知道胶片的保存很麻烦,洗印不环保,但胶片所呈现出的厚度、亮度是数字无法企及的。在这个变革的时期,电影人去回顾来时路,这种情怀很好理解。”

  在这阵风潮中,《艺术家》是一群法国人跑来好莱坞怀旧,《雨果》则是一群美国人跑去巴黎致敬,在如此有趣的对立中,木卫二与程青松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艺术家》。木卫二给出的理由是:“《艺术家》是法国人对美国人的献礼,《雨果》就搞反了,斯科塞斯没事做跑去巴黎做什么?人家伍迪·艾伦是附庸风雅,他这是严重的立场错误。基于这点,我觉得奥斯卡肯定会褒奖《艺术家》,反正斯科塞斯早就摘了无冕之王的帽子,学院会觉得没有亏欠于他。如果把技术奖什么的也算上,也许,《雨果》可以跟《艺术家》平分秋色吧。”

  《后人》

  《相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