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东川蛤蟆井村民每天活计只剩背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7日07:22  云南网

  

东川蛤蟆井村民每天活计只剩背水

  刚背水回来的冯德存。

  目击重旱区

  3年连旱给昆明各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失。东川区防汛办介绍,去年东川全年降雨为560毫米,比往年平均降雨700多毫米少了很多。今年进入1、2月份以来,降雨只有10.4毫米,降雨量非常少,加上蒸发量大,因此许多坝塘没有任何蓄水。截至2月中旬,东川区有6万余人饮水困难,2.2万人、1万余头大牲畜需要靠送水车拉水解决饮水,7眼龙潭泉眼枯竭,16座小坝塘干涸,552个小水窖干涸,58口井出水不足,林地受灾86720亩。东川最“渴”的地方——拖布卡镇8座水坝全部干涸;而铜都街道办事处蛤蟆井村民小组,3年来村民一直靠政府每星期送来的10吨水救急,连洗脸都成为奢侈的“享受”。

  东川的干旱随处可见。春天已经来临,路边很多大树都还没有开始抽芽,举目所见,山坡植被枯黄;从未断流过的小江,现如今成了一条涓涓细流。因为缺少灌溉用水,受旱严重村子的一些土地也开始闲置,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村民因为干旱陆续外出打工。

  记者在采访途中,走进一个叫蛤蟆井村的小村子,发现该村受旱异常严重。由于砂土层难于保水, 2009年村里接通自来水后,村民们本以为可以彻底告别吃水难的状况,但半年后因为干旱,水龙头里便再没流出一滴水。村民们吃水都得到村外3公里的一处泉眼去取。50多人3年来的饮用水全部靠当地政府用送水车送水和村民自己背水解决。说到干旱缺水,村民流出了泪水,这是记者在这块干涸已久的土地上,第一次见到“晶莹的水滴”。

  揭开蛤蟆井村的公共蓄水池盖子,水池底仅有几滩脸盆大小的水印迹。下午2点多,村民家都锁上着门,记者敲了四五家的门都没有人应。铜都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定宇介绍,留守在村里的村民都到远在几公里外的地方背水去了,现在,这几乎就是村民们每天的唯一活计了,因为有的村民家里还养着大牲畜,所以水管站每周定额送来的约10吨水显得很紧巴。

  采访时,一位老年妇女拄着拐杖背着一背篓水从山下走来。她名叫冯德存,今年60岁,是留守在村里的老人之一,目前,家里只有她和老伴二人。为保证家里2头牛和老两口的饮水,3个多小时前,她就用背篓背着可装25公斤水的水桶,到村外小烂山山下的泉眼取水。老人说,虽然山下有个泉眼,但水流量非常少,水桶里的水是她在泉眼边等了2小时一滴一滴接回来的。因为山高路窄,又背着25公斤水,来回需要1小时。老人流着泪说:“为节约用水,一份水一般都是先洗菜后洗脸,最后才舍得喂牲口。”去年冬天起,老人家每个月才舍得洗一次澡,但也只是打出小半盆水来,烧热后将身体抹湿除掉汗渍。今年持续干旱,小烂山的泉眼出水更少,取水需要的时间更加长了,老人说现在连洗脸都只能用毛巾蘸湿后抹一下。

  冯德存老人将背来的水小心地倾倒进水缸,并赶紧用盖子盖上防止蒸发。家里吃饭的碗和锅都还没有清洗,老人说要用的时候只有用湿布擦干净再接着用了,没有多余的水来洗。而衣服这些则基本没办法洗了。

  3年连旱使得村里没有生产用水,导致春、冬两季所种的农作物基本绝收,更无法种蔬菜。每天所吃的除了米饭外,只有雨季种植的少量土豆和四季豆。现在村子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老人和小孩。“原来这里是有水源的,由于3年连旱,水源慢慢减小,先变成一条线,再后来是一滴一滴地淌,后来就一滴都没有了。”当地村委会书记李辉书介绍,离村子5公里之内都没有水源,干海子3个小组550余村民的饮水都是由铜都街道水管站的工作人员负责运送。离村子9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源,但需要250余万元才能架通。因为财政紧张,所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如果能够架通,可以解决周边670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记者田潇波 通讯员唐启荣摄影报道(昆明日报) <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