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自由港,自由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7日08:15  南方都市报

  

  

自由港,自由行

  陈Sir扬言(第761期)

  内地居民不是去香港赈灾,香港也不是在给内地居民派米。自由选择的结果依然忠实于商业利益。

  最近看到一条港媒的报道很有意思。报道说,香港自由行实施9年来,内地旅客已留下超过一亿个足迹,亦为香港带来逾万亿元收益。香港各行各业都在旅游业畅旺的效应下有所得益,零售业、服务业最受惠,珠宝商更是直言,自由行措施为不断下滑的生意带来转机。

  当初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自由行”这个词。大概地说,所谓自由行就是内地居民不用跟旅行团,就可以个人去香港走一走看一看买买东西探探朋友走走亲戚。这个词发明得好。因为香港就是一个自由港。自由的定义当然不是人人可以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而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此外香港作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自由贸易是自由港更加重要的定义。从这个角度看,自由行是在一国两制框架内,让内地民众也可以分享香港自由港的自由,同时也让香港受惠。

  分享的结果现在已经有数据出来了———9年超过一万亿的收益!假如现在还有人提出来让香港重新对内地关闭边境,就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估计这人要被民众的口水淹死。谁愿意让一万亿扔进咸水海?另一种令人不安的言论则是,内地一些论坛和微博上有人号召民众不要去香港旅游购物,认为港人不晓得感恩。这言论的过激和无知就不说了,自由贸易的前提是自由,任何买卖都以双方的自愿为根本原则。香港不是灾区,自由行的内地民众绝不是拿着大把大把的人民币去救灾的。说句不中听的话,一家便宜两家着数的买卖,根本不存在感恩的问题。

  上周六我去香港在入境大厅打蛇饼,到了香港会合朋友才知道,我排了一个小时队算是幸运的,他们上午过关排了三四个小时。这个消息从侧面让我感到释然———没有人因为小小的口角而放弃一个世界。自由行依然是行者自由的选择。

  英国人走了,内地人涌进来了,多种生活方式多种价值观在香港这个小小的地方碰撞是难免的,由公共资源分配问题,价值观问题,甚至饮食语言问题所引发的不习惯甚至冲突都是一定要发生的。该来的总会来。只是自由行还在行,无论是内地的民众还是香港的民众都在继续受惠,这是最重要的。在一家相机店,我用广东话和一个热情的店员聊了很久,关于相机,关于最近的这场颇为激烈的言语冲突,那个店员也搞不清楚我是哪里的人,我开玩笑地说,我是“蝗虫”啊。几个店员哈哈大笑,说“千万不要这么讲,大家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无拘无束的自由行。

  还有一条外媒的报道说,据最新发布的香港人口普查报告显示,能讲普通话的香港市民的比例为48%,略超过讲英文港民46%的比例。香港上一次进行人口普查是在2001年,当时只有1/3的市民能讲普通话。这就是相容的真实图景。不是谁吃掉谁,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师长。事实上在油麻地尖沙咀旺角,一走进店铺档口,店员摊主招呼人的话首先是普通话,见对方讲粤语才换频道,这是语言的自由行。

  说到底,自由行是自由贸易港的自由行,内地居民不是去香港赈灾,香港也不是在给内地居民派米。哪怕以后因为这个那个的事情有可能冲突再起,但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依然忠实于商业利益。任何情绪化的表述,都可能会破坏这个选择的过程,但绝不能改变选择的方向和结果。对这一点我是有信心的。

  □陈扬(广州,资深媒体人)

  逢周一出版

  广州大事小事,人人七嘴八舌。来稿请寄:nanduzaocha@gmail.com,酬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