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户籍与就业脱钩只是第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7日12:50  新闻晚报

  施平

  今年的非沪籍生源的就业工作即将启动。就在几天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份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文件,在这份 《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不少大四毕业生十分关注其中涉及就业落户的内容,即“有稳定职业和住房”即可在地级市以下城市落户。

  不过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并不在以上规定范围内,并且通知表明,继续合理控制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实际上三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就发文要求,“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但是留了一个口子,即“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三年之后,控制人口规模的范围从直辖市扩大到了副省级以上城市,从中可见,短期之内,就业与落户在大城市还不可能做到直通,可以期望并已经逐步落实的是,就业不再与户籍挂钩,外省籍在沪就业能享有等同市民待遇。不过居住证制度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就业居住问题,却在子女升学、社保衔接、户籍服务等方面存在绕不过去的麻烦,让持居住证者难以彻底融入城市,甚至直接导致人才流失。为了留住人才,各大城市也动足了脑筋。

  以上海为例,从几年前开始,在非沪籍高校毕业生就业阶段,上海市就已经明确企业不得以未能落户为由解除就业协议,为外地生源在上海找工作清除了户籍障碍。另一方面得益于上海较早推行了居住证制度,在大多数公共服务上,持居住证就业人士享有与本地居民一致的待遇。 2009年开始,上海还推行了了居住证转户籍的试行办法,并在去年进一步放宽入户条件。在全国范围看,上海在户籍制度破冰方面的尝试也是走在前列的。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又是当前一种无奈的选择。毕竟大城市虽然公共服务水平较高、保障制度更健全,但总体资源有限,未到全面放开的时机。一旦仓促放开,其结果必然是发生各种资源争夺,激发更多社会矛盾。这也是当前户籍改革的最大难点:大量附着在户籍上的权益和福利,使户籍客观上成为一种分配社会资源的依据和标准。只有让户籍与公共服务脱钩,让公民权利和福利跟着人走,而不是跟着户籍走。把支配人才流动的任务交给市场来主导,这才是当前户籍改革的方向。

  对于大城市来说,由于空间和资源决定了人口承载能力有限,只有让人口真正流动起来,有出有进才能维持合理的人口规模与结构。其中关键是通过让福利跟着人走,推动社会养老、异地养老和异地就医等服务形成规模,这也有待于二三线城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宜居条件,分流人口压力。从这一层面来看,地级市加快撤除户籍藩篱,何尝不是在为大城市打破户籍限制准备必要条件和缓冲?

  如果有一天,吸引人们到大城市去的理由不再是公共服务与福利,而是高度竞争的市场与职业环境,那么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就可以说已经成功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