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农民涉林收入两年增91.4%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7日15:47  南方日报

  

  每年春节过后,大批农民工便从家乡返回珠三角,但今年,德庆县回龙镇戴洞村村民韦子庆选择了留在老家,“分了山,拿了(林权)证,我可以放心地种柑桔了,这比出去打工更有希望。”

  从德庆到封开,南方日报记者一路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工开始回流,其中大部分选择返乡务农、务林。

  这得益于广东一场从2007年开始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其核心就是明晰产权、分山分林,还权、还山、还利于民。2011年底,广东已经基本完成林改任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林改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大激发了广大林农耕山致富、兴林富民的热情。”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指出。

  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农民涉林收入为1792.3元,较2009年增加856.1元,增幅为91.4%;韶关等8个林业大市农民人均涉林收入由2009年的1191.1元提高到2011年的2676.1元,增长124.7%。

  造林“定心丸”??出外打工变回乡创业

  开春以来,韦子庆一直在田间山头忙碌,精心照料着他的40亩果园。在德庆,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砂糖桔,韦家从2009年开始扩大面积,可现在韦子庆已经把砂糖桔当成了他的全部事业。

  而此前,韦子庆还是众多在珠三角拼搏的农民工中普通一员。“我在佛山一个风扇厂干了6年,后来听家里人说种柑桔能赚钱,所以我就回来了。”韦子庆说。

  从2009年开始,村里开始搞林改,韦家一下分得40多亩山地,包括自留山和责任山,自留山的使用权长期不变,责任山承包期为70年,且均发放林权证到户。“有了林权证,我就放心了,可以大胆地投资了。”韦子庆说。

  “我们村里有100多户,这几年里至少有10个人从外面回来了,主要是承包经营林地,种些砂糖桔、松树和肉桂等等。”戴洞村村民韦锦华告诉记者,林改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也坚定了他们返乡创业的决心。

  无论是在德庆,还是封开,谈起这场进行了近5年的林改,农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林改把集体林权下放到户,有证在手,他们敢于放手去投资和经营。

  “林改的关键一点是明晰了产权主体,确立了农民经营主体地位,大大激发了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张育文表示。

  在封开县,自林改后,当地山里冒出了很多“怪现象”,比如首次出现林农个人出资防治越冬代松毛虫,这在此前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南丰镇莫某某个人承包3000亩松林发生越冬代松毛虫后,个人出资2.5万多元购买“灭幼脲”400公斤,对所承包的松林进行喷药防治。长安镇民城、今宝、西山、长安等村委会20户农户个人出资4500元,请林业站代购“森得保”500公斤,喷药防治松林800亩。

  “以前山林是集体的,每家每户都有一点,但划界不清,平时不仅没人管,滥砍滥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且还有一些山林纠纷。” 封开县江口镇胜利村党支部书记李金荣告诉记者。

  林地“信用卡”??“死资源”变“活资产”

  “农民心中都有一本经济账,只有从林改中真正得到了实处和益处,他们才会积极推动这项改革并投身进来。”张育文指出。

  让农民切实受益,这是广东林改的指导原则和根本出发点,并通过相应制度来规范。比如,对于集体统一经营山林,要求将其收益的70%以上按股进行分配,均股均利,分配到户。

  林农罗子钊所在的胜利村十里中村小组共19户,集体统一经营山林262.39亩。2010年,全村集体山林采伐收入109321.5元,经股东大会协商,村民共计分红105564.5元,合作社提留3757元作为运营开支。罗子钊一家7口人分得了9000多元,这笔钱相当于他家当年收入的三成。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农民涉林收入为1792.3元,较2009年增加856.1元;农民人均涉林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从2010年的23.9%提高到2011年的25.1%。

  事实上,林改给农民带来的益处还远不止于此。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林地和林木可以抵押,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三个重大突破之一。

  耕山大户莫泽飞现在是封开县的“名人”,他2006年开始包山种桉树,最开始是1500多亩,现在已达到14000多亩。短短几年间,其个人固定资产已超过1000万元,今年还新建了一家木材加工厂。

  他告诉记者,他第一年投资时共花了500万元,其中有部分是自有资金,大部分靠东借西借拼凑而来。“当时从银行贷不到钱,因为没有抵押”。

  2009年林改之后,银行开始对农民“松闸”了。农民凭借自己的林权证,便能从银行里贷出款项。通过林权证抵押,莫泽飞轻松从当地农信社贷到400万元,“有了这笔钱,我可以用来买肥料,抚育幼苗,余下的钱还可以用来扩种,一下子发展就快起来了!”

  2011年初,封开县成立林业交易服务中心,此举正是为了规范与加强林业产权管理和产权交易服务。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99笔,共计1.7亿元。而全省这一时期的数据是,流转林地面积1779.5万亩,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5亿元。

  “林地可以流转,这是过去的林业改革所没有的。土地和林木可做抵押,具有了资本性。”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宋维明指出。

  通过新时期林改,森林资源盘活为可流动资产,山地山林摇身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绿色银行”,农村发展获得源源活水。

  村民齐“话事”??林改决策促基层民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民积极性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其对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锻炼的意义更值得引起关注。

  今年60岁的李金荣在封开县江口镇胜利村村支书记的位子上已经呆了30多年了。谈及这次林改,他自称“学到了很多东西”。

  集体林权改革,牵涉所有村民利益,大家都必须参与。但由于村民个体认识和理解千差万别,因而前期解释工作难度和推进进程不一。“有的村(村民小组)一个晚上就可以完成,有的村开两次会三次会就可以了,还有的村难解决。”李金荣称。

  经过多次开会探讨,胜利村的最后方案与其他地区林改“分山分利”的做法不同,首创性采取了“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股份制改革法。

  李金荣认为,这是基于当地实际情况的最优方案。胜利村是一个山林面积大村,人均林地面积超过10亩。但集体山仅占总面积的15%,如果均分下去,每户分得面积过小,且不利于经营。采用股份制的方案,可以把集体林地外包,村民分红分利。

  “股份制的方案是大家讨论出来的,上面有所有股东的签名。”李金荣介绍,胜利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村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理事会,建立章程和管理制度,对集体山林进行经营管理,并规定收益的70%按股份均分到农户。

  去年9月,国家林业局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建兴到胜利村调研,对该村集体山林股份制经营的模式表示高度肯定,并要求将其经验向全省和全国推广。

  在整个林改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村民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方式来督促干部支持林改,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省林改办的吴自华说,“事实上,林改使许多农民获得了更好的民主训练,切实提高了他们的民主参与能力。这也是林改的另外一个目的: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通讯员 林荫 韦石明 徐社带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