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人大代表呼吁中央财政配校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5日07:00  正义网-检察日报
甘肃省酒泉市第六中学副校长贾迎春 甘肃省酒泉市第六中学副校长贾迎春

  郑赫南

  “校车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学生安全事关国家未来,鉴于地方财政实际,希望中央财政统一给西部所有的寄宿制学校配置校车,就像给孩子们配置课本一样,让每个孩子都有安全校车可坐。”3月4日,甘肃省酒泉市第六中学副校长贾迎春代表结合自身感受,就校车安全问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教育局长不时短信提醒注意安全”

  记者:2011年甘肃校车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迅即启动了“校车安全条例”的起草工作,在地方上,您感受到什么变化?

  贾迎春:更加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事件发生后,我们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查找安全漏洞,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局与交通部门、路政部门也加大了督查检查力度,对超载、超员等问题严肃查处,消除安全隐患;市、区教育局局长也不时发短信提醒各个学校,务必注意学生安全。现在,上上下下共同协调,共同给力,校车安全问题已成为各级教育单位的第一要务。

  眼下,接送寄宿制学生的校车,都已经过严格检验,至少保证将所有危险因素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排除掉。

  “不撤并学校,缺点很明显”

  记者:在甘肃,实行寄宿制的中小学校很多吗?

  贾迎春:是的,甘肃地广人稀、山大沟深。考虑到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我们这几年实行“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村镇集中、幼儿园向中心村集中”的教育资源整合政策。

  记者:有必要这样大规模地撤并校吗?

  贾迎春:不整合的话,缺点很明显。甘肃山村多,而学龄儿童数量在减少。在一些山村小学,全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因教学条件简陋,几十名学生挤在一两间教室上课,组成多个年级一起上课的“复式班”。老师也很缺,有的老师不得不一人上数学、语文、体育等多门课,教育质量很受影响。

  记者:不能对每个村庄都加大投入来解决吗?

  贾迎春:西部财政困难,负担不起。教师待遇不高,条件又极其艰苦,很难为山村小学配齐教师。此外,实验室、理化教具等,偏远的乡镇中学也无法达标。

  记者:整合之后,有改善吗?

  贾迎春:到甘肃,你会看到,每到一个城镇,最好的建筑往往是学校。很多城镇的寄宿制完全中学(包括初中、高中),条件不亚于一般的大学。农村的娃娃,也能享受到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了(笑)。

  “不要说校车,就是摩托车也配不起”

  记者:类似这样的完全中学,一般规模的,有多少学生?需要多少辆校车?

  贾迎春:一般有1000余名学生。就算每车乘坐30人,也需要校车30辆左右。

  记者:配齐校车是一笔巨大投入。当地有这个能力吗?

  贾迎春(有些无奈):对学校来说,不要说校车,就是摩托车也配不起。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是中央财政按学生数量拨付的,平均每名学生每学期只有300元左右。这几百元,要投入到水电、暖气、试卷费等方面。经费特别紧张,每一分钱都有用处,节余不出钱买校车。当地财政还要负担老师的工资,买不起这么多校车。

  记者:您希望“校车安全条例”对校车投资问题如何规定?

  贾迎春:“谁来买车”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特别希望中央财政能统一拨付,为每个寄宿制中小学校配置校车。嗯(停顿一下,看着记者),就像给每个孩子都配齐课本一样,要让每个孩子有安全校车可坐。

  “希望条例硬一些,期待专门立法”

  记者:“校车安全条例”即将出台,您对草案中“优先通行”等规定怎么看?

  贾迎春:我特别赞同。校车应该像消防车、救护车一样优先通行。校车安全事关学生的安全,孩子的安全,牵涉到无数家庭,学生安全事关国家未来,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来重视。

  记者:您对条例还有什么期待?贾迎春:希望条例及早出台。也希望条例规定得“硬一些”,确立国家统一配置、严格安检的校车制度。有条件的时候,期待国家能为校车专门立法。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关于 校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