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做客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接受新华网记者的专访。新华网记者?姜春媛 摄
山西精心谋划转型再出发
——新华网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
新华网记者 黄庭满 赵艳 姜春媛
作为能源大省、煤炭大省的山西,传统的“资源过度依赖”和“结构单一”发展模式正显得日益难以为继。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的时代要求下,如何奋力实现发展转型,成为山西人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做客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就新阶段山西的“转型”发展话题接受了新华网记者的专访。
转型使山西站上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记者:我们都知道,山西是能源大省、煤炭大省,多年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您到山西后,讲得最多的是“转型”,您觉得山西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在哪里?两年来山西“转型”效果如何?
袁纯清: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一个全国都关注的题目,更是山西人民要面对的课题。我到山西来,首先遇到的是,山西作为一个资源大省,而且这个资源,主要是煤炭资源。我讲一些数字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到去年为止,山西生产了将近130亿吨煤炭,外调了90多亿吨,占到全国省际之间调配煤的70%(虽然有的省份也产煤,但仅够自己用,很少往外调配)。从这个意义讲,山西的煤炭支撑了国家发展的能源需求。这是一个现实。因为是煤炭资源大省,也带来了很多困扰,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结构的单一,造成了发展对煤炭资源的依赖。为什么这样讲?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8年,发生了两次国际性金融危机,最先受到冲击的、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山西。山西在2009年第一季度增长为―8%,到年底算账,在全国也是增长排在最后一位,增长5.5%。如何改变结构单一情况是山西面临的问题。结构单一还带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影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并造成了有煤地区和无煤地区等区域之间收入的差别,有煤的可能赚了很多钱,没有煤的就赚不到,这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摆脱资源依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路子。这就是我们要回答的课题。历届省委都在努力破解这个课题,我当省委书记接过接力棒后,也围绕破解这个课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为什么要大量调查研究呢?我到山西不久,提出了19个有关推动山西发展转型、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课题,包括省长、副省长、常委在内,每人领一个课题,展开调研,调查了三个月时间,后来我们围绕调查结果开了3天的研讨会,包括我在内,比如我是搞城镇化的调研,我也讲怎么搞城镇化。通过这次大调研,基本上就把山西科学发展的轮廓就廓清了。最后归结到怎么发展,我讲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具体来说,“以煤为基”就是山西发展离不开煤炭,煤是山西最大的优势,我们不能丢了优势找优势,但只强调煤炭,还是摆脱不了资源的困扰,所以我们还得讲要“多元发展”。“多元发展”首先是指煤本身要多元,第一是煤自身会延长产业链,比如煤会变电,电又成为一种优势,会发展其他的产业;再者,围绕煤本身,煤还会变为一种原料,比如煤变油;煤还会变为资本,利用资本又会变为其他产业。这是按照基本的以煤为基的思路,是以循环经济作为基本路径。讲点个案,比如说,过去山西很大优势是焦炭,潜在焦炭产能1.2亿吨,全国最大,焦炭过去最大的用处就是炼钢,它的副产品就扔掉了。比如焦炉煤气就飞到天上去了,其实这个气有用,焦炉煤气含有大量的氢气和甲醇。现在我们发展思路就变了,焦炉煤气可以制造甲醇,山西1亿吨的炼焦产能可以产生一千万吨甲醇,350万吨氢气。还有焦油,过去焦油就给别人了,现在焦油加工可以变为轻质柴油。这样,围绕焦炭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就形成了。为了这个循环,去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如何整合焦炭资源的一个新决定,第一,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以100万吨炼焦作为一个门槛,关小上大;第二,加速提升现代装备,过去是4.5米的碳化室,现在是6.3米的。新一轮的整合,就把焦炭这个循环经济做起来了。第二个个案,煤矸石对于山西也是一大困扰。过去挖一吨煤,要损耗2.48吨水,有6-7吨的伴生物,其中一个伴生物叫煤矸石。一部分煤矸石是有热量的,过去没有办法,煤矸石都埋掉了,如果不埋,它里面有热量,太阳一晒就挥发出二氧化硫,一下雨就变成酸雨了。山西现在有煤矸石11亿吨,需要将近13平公里的土地,埋一亿吨煤矸石需要2.5亿元人民币,你算算这个帐多大?现在我们观念变了,也就是说有2800大卡热量的煤矸石是可以发电的,山西现在在建和建成的电源中大概380多万千瓦的电源,就是来自煤矸石的发电。我们算了个账,现在每年新增煤矸石1.1亿吨,其中将近6000万吨是可以用来发电的,这样可以支撑3600万千瓦的电源,变废为宝了,而且发电以后还会产生粉煤灰,这也是个好东西,一吨粉煤灰含40%的氧化铝和30%的白炭黑,提炼出来就是宝。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在朔州市投资120亿,建一个年处理500万吨粉煤灰的园区,变废为宝。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一吨粉煤灰循环一次,可带来收益1000元。我讲两个个案,从煤炭本身生出这么多东西,带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这个资金,我们可以招商引资,加上我们有电等资源优势,可以发展新型产业。
记者:国家批准山西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请问袁书记,这一年来,山西省围绕综改区建设做了哪些工作?具体进展如何?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在哪里?
袁纯清: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山西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体现了中央对山西的关心和对山西人民的关怀。从山西来讲,这是个机遇。如何把握这个机遇,把实验区顺利往前推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这个事情从去年全面开始起步。去年过完年以后的第二天,我们就举办了全省领导干部关于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培训班,主要是学习研讨“向哪里转型”、“怎么转型”的问题,通过这个培训班,我们基本达成了共识:第一,要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从高耗能发展向低碳绿色发展,从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总体上形成了从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的基本思路。第二,确定了基本路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比如工业新型化,一要提高资源的就地加工转化率,不能挖了煤就卖出去,要思考如何提高煤炭附加值问题;二是煤炭本身如何清洁;三要发展新兴产业;四要提高传统产业的循环率;五要提高科技的贡献率。经过一年多努力,很有成效。去年工业投资约3340亿元,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现在:1、非煤产业投资2097亿元,占到工业投资60%以上,增长35.2%;2、非高耗能产业投资2178亿元,增长49.7%;3、新兴产业投资914亿元,增长49.9%,还讲一个数字概念,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亿元,增长53.2%。通过这一组数字可以看出,我们不仅思想观念变了,思路对头了,而且实践中已经出现了新的亮点,已经在结构上发生了新变化。可以说,山西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发展转型跨越,关键是干部要转型跨越
记者:除了“转型”,网友议论较多的另一个热词是“跨越”。请问袁书记,山西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具备了哪些条件?
袁纯清:转型和跨越两者是相联系的,也是有机统一的。山西的跨越不是数字上的概念,首先,它是建立在转型的基础上,不是建立在多挖煤炭上,今年挖了2亿,明年挖4亿,不是这样。我们首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转好了,跨越就跨好了。转型成则跨越成。之所以提跨越还有几个含义:一是到目前为止山西仍然是全国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省份,我们到去年为止,大概人均GDP只有4786美元,全国已超过了5000美元,山西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不跨越,人民生活怎么改善,所以需要跨越;二是可以跨越。山西有丰富的资源,虽处于中部地区,但离环渤海经济区非常近,这是资源条件;三是山西人民有这样的志气和能力。无论在哪个年代,山西人都有一股自强奋进的精神,比如晋商傲视商界五百年,何等气概!我们有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太行儿女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在革命时期或者建设时期,有申纪兰精神,后来有大寨精神,现在有右玉精神。比如,右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森林覆盖率0.25%,现在是52%。有一个电视剧叫《杀虎口》,右玉就在杀虎口。过去走西口就从右玉过去,过去的内长城。过去这个杀虎口不是这个“虎”,是胡人的“胡”,康熙皇帝平定准葛尔回来经过右玉这个地方,为了民族团结,把“胡”改成了“虎”。这个地方是毛乌素沙漠的大风口,栽一颗树很不容易,年降水量不到400毫米。假如说在南方放个筷子都能长棵树的话,在这个地方,栽一棵树的艰辛不知是多少。后来18任县委书记年年栽树,栽成了一片绿色。这说明山西人是具有艰苦奋斗精神、有气概、能干大事的人。这样的人文环境,这样的历史精神,就变成了转型跨越的条件。
记者:是的,推进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干部、体制、政策、执行力等等方面,您觉得哪个方面最重要?
袁纯清:我认为转型跨越,干部是决定因素。转型跨越顺利推进的关键是打造一支转型跨越的干部,而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把干部作风摆在关键地位,什么作风,就是脚踏实地的作风。我到山西之后,重视抓干部作风的问题,主要是解决有的干部无所事事、不想作为、没有干劲、没有拼搏精神、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问题。由省纪委、监察厅牵头,开展了干部作风的检查和整顿。通过检查发现,有的干部上班时间打游戏机,有的跑出去喝茶,有的去洗脚,有的去打牌,当时我们处分了500多个干部,对干部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这是一。第二方面,正面教育,全省开展向右玉精神的学习活动。当时省委开了电视电话动员会,要求所有县处以上的领导班子成员都到右玉去学习一次,学习期间,四菜一汤,不许喝酒,回来后开一次向右玉学习、摆查差距的生活会,共有2万5千人去学习。通过一正一反教育,对于提升干部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我负责任地讲,山西干部的精神状态、面貌是好的。包括现在的机关作风、机关办事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刚才我讲的数字,也是你们说的问题,在经济上面都有体现。去年,全省GDP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这些都是好的表现,而且是在2010年增长13.9%的基础上达到的。
奋力打造科学发展和谐宜居的“新山西”
记者:您到山西后,提出了构建“新山西”的思想,好多网友都想知道,在您的脑海中,“新山西”究竟是什么样?请您给我们描绘一下。
袁纯清:我想,“新山西”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经济总量有新的提升。“新”首先规模还是要做大,去年我们进入了万亿元GDP俱乐部,达到1万1千1百亿,到“十二五”末,按照年均13%左右的增长,能达到18000亿左右;第二个就是,民生福祉有新水准,我们有两个数字,到“十二五”末,城市居民的收入达到3万元钱,农民的收入达到9000元左右;第三个是产业发展有新的形态。我前面讲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有一个数字概念,就是非煤产业超过了煤炭产业,这是很厉害的事情,现在山西的煤、焦、冶、电占到工业总量的80%以上,调整结构的任务很重,今后要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包括文化产业,我们提出,文化产业到“十二五”末,增加值要达到1000亿,占到整个GDP的6%,成为支柱产业,这样产业就有新的体系;第四是区域发展有一个新的格局,什么格局呢?就是大同到运城、晋城,形成“人”字型城镇化格局,大同为头,头朝京津,手牵东西,一个是阳泉,一个是吕梁,再加上太原和晋中,脚跨中原,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只脚从晋城到焦作,另一只脚从运城到洛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走起来的大的“人”字。在这样的大格局下,城镇化和工业化并进,未来城镇人口可达到60%;第五,就是社会管理要有新作为,要建设一个民生优先、服务优先的新型管理的社会;第六,生态环保要有新的局面。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缺水。2010年山西森林覆盖率只有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来,山西加大了栽树力度,仅2010年、2011年就栽了890万亩,我们下决心,从今年起到2020年,平均每年栽400万亩的树,也就是栽4000万亩,也就是说,到2020年,山西森林覆盖率要达到国际生态化的标准,再加上生态修复、治理,包括水的治理。“十二五”期间,我们准备投资1000亿来解决水的问题,一是把山西境内的六条河连接起来,包括黄河、汾河、漳河、桑干河等连接起来,使这些河水可以平衡了,到那个时候,每个农民都可以有一亩水浇地,可以使山西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的补水得到解决。而且,将目前抽采地下水占60%倒过来,加大地表水供应,使地表水供应达到60%,这样就使得山西地下水的涵养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最后第七个“新”,就是整个发展呈现一个新的气象。到那时,山西将形成产业结构合理科学、可以相互支撑的产业格局,形成宜居的蓝天、白云、碧水相谐的自然形态。这是我们现在规划的,我想,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记者:您曾经提出要把山西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山西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袁纯清:制造业在山西有一定的基础,也具备很大的空间,所以提出山西在装备制造方面应该有所作为。我提出一个概念,太原应该成为世界煤机制造基地,因为山西本身就有市场,我们一年生产8.7亿吨煤炭,而我们产煤的机械70%都是买别人的。为什么不能够自己在这里制造机械呢?二是因为我们有一定的基础,山西机械制造本身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比如说我们年产1500万吨的采煤设备是世界第一的,在太原制造,这是我们的优势。太重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中国卫星发射架基本都是太重制造的,包括冷轧设备,包括很高端的煤化工的设备都是太重制造的。现在晋中引进了年产10万台的新能源的汽车项目。山西的装备制造业我们估计在“十二五”末产值超过三千亿。
记者:山西承东启西,发展物流业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您也曾经提出要把山西建设成“中西部物流中心”,这方面进展如何?
袁纯清:进展顺利,前景广阔。为什么这么讲?这么讲是有前提的。第一是一年运出近6亿吨煤炭,然后还得往回走,全省一年运输量超过十亿吨,这在全国排在前列,现在问题主要是空置率太高,所以成本就很高。我们现在在路上跑的卡车38万多台,空车多必然成本很高。现在山西物流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20个百分点,如果我们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就这一条,能拿回来700亿的GDP,就这个概念。所以现在是本身有物流量,关键是如何用物联网这样一个平台来做这个事情,现在开始做这个事情了。第一就是罗克佳华的物联网,他们在做这个平台;第二是载体,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现货交易正式启动,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大概今年交易量是2100万吨;第三,海关总署支持我们搞物流保税区,比如在侯马的方略物流保税区开始运行。所以我认为过几年以后,山西物流运力和现在的网络可以成为一个新型的物流中心。
创新探索“三农”工作推动农村农民致富
记者: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山西的情况也是如此。山西省委、省政府在扶持“三农”方面做了具体工作?
袁纯清:山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还多,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农业大省,农民有2000多万,贫困人口比较多,119个县区市中贫困县占57个,按照现在人均2300元钱的新扶贫标准,我们还有452万人,占农民人口的18.8%。2010年,我们还作过一个调查,人均2500元钱以下收入的村有多少,全省2万8千多个行政村中有6063个。尽快帮助这些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是非常迫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去年召开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在下一届党代会前,必须消除人均纯收入5000元钱以下的县,这是一个目标。我还讲过,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要到9000元,到2016年,要达到1万元。怎样实现这样的目标?就是要加强扶贫攻坚的力度。首先是政府要帮助,加大投入力度,首先要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这几年,我们大概投资了600个亿搞了10个农村“全覆盖”,比如教育和校舍安全问题,要让所有孩子能上学、上得起学,要让所有孩子到安全的地方上学,这是一个“全覆盖”;比如,要让所有村子的农民都能喝上水,还得改变生产用水,因为你要发展规模经济,比如大棚蔬菜、养猪、养牛,都是要水的;再比如,就是所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全部免费学习,这在全国是率先的;还有,我们现在所有村子的连锁商店实现全覆盖,不出村门,你就可以买到吃的喝的用的,包括生产资料。这实际上也是减少农民的成本,也就是我讲的改善生产条件。另外一个就是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将那些根本不具备生产和生活条件地方的人,搬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在搬迁过程中,我们创造了一个“一户一棚”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你搬迁,我们支持你盖大棚,盖大棚一年挣一万元、两万元不就脱贫了么?除了加大投入力度、改变生产条件、加大教育投入、实施搬迁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干部要下去,帮助低收入的农村脱贫致富。从去年开始,所有的干部,包括省委书记、省长、常委、副省长,约6200多人,一人包一个人均2500元收入的村子,我去的是武乡县的砖壁村,那是以前八路军的司令部所在地,村里没有一亩水浇地,很贫困,沟深得看不到底。我去了这个村了解后纳闷:虽然村里也有干部,还有一个乡里的干部在蹲点,还有大学生村官,为什么农民就脱不了贫?后来发现一个问题,他们很难调动资源,包括信息资源,而能调动资源的都是一些带“长”的干部。信息资源也是值钱的东西,比如这个地方,养猪可以赚钱,什么猪种能赚钱,我知道,农民不一定知道,因为我看得比较多,因而需要有能够调动资源的人来帮扶,这是我的体会。一次从北京出差回来的途中,我还在想这个村的事,我就打电话问省委组织部全省带“长”的干部有多少,说有6000多人,我又问扶贫办,全省人均年收入2500元的村子有多少个,也是6000多个,我一想两个数字正好吻合,就在火车上写了一封致全省领导干部的公开信,后来交给山西日报发了,要求每个乡长、乡党委书记,县委书记、县长、常委、副县长,到市一级的书记、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市级机关局长,再到省里的四大班子、省里的厅局长,每人包一个村子,书记、省长带头,把包村工作的办公室放到省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部长加上一个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两个人牵头,组成一个领导小组。有一条规定,就是你帮扶一个村子,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翻番了你的任务就完成了。这就让很多资源向贫困地区和人群倾斜,这个资源你不调动,就可能做别的,现在拿来救急扶贫。现在看来,这个办法效果不错。
生产安全警钟长鸣,时刻绷紧这根弦
记者:过去有一段时间,频繁发生的各类生产事故是困扰山西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两年山西的事故明显少了,您觉得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袁纯清:讲一组数字概念。2010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在2009年比2008年减少1018人的基础上,减少505人;2011年,又比2010年减少281人,2011年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0.085,全国去年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0.56,这就很低了,可以说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用一句话讲,就是煤炭生产的安全形势持续明显好转了。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第一,得益于煤炭资源整合,通过了几年的努力,特别是近两三年,由2600多个煤矿整合到1053个,平均一个矿的量是90万吨,30万吨以下的矿全部关闭了,这说明山西的煤炭生产由小煤窑时代进入大矿时代,具备了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条件。大矿还有一个好处,企业大了,安全投入、环保投入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客观来讲,这是基础性的。第二就是加强了两个主体责任,一是煤矿首先得为安全负责,二是管理部门的具体责任,政府要管安全,这就跟干部的作风理念相联系起来,机制和制度要进一步健全。比如说,现在所有的下矿工人必须培训,生产必须持证上岗,很严格,如果没有这个要求,那就视为违规。这是杀手锏之一。如果是管理人员,必须带班下井。因为管理人员有组织能力,能及时处理安全生产遇到的问题。这些主客观条件叠加起来,就构成了目前生产好转的形势。对山西的煤炭生产,我们讲两句话:第一,对全国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于山西而言,安全也是第一要务,这是我们的理念;第二,对于安全问题,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始终不能麻痹大意,时刻都要绷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所以从书记、省长到基层,几乎每次开会都要谈安全,警钟长鸣。干部廉洁要警钟长鸣,在山西我们还要讲,生产安全也要警钟长鸣,一刻不能松懈。通过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实现煤炭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直至根本好转,这是这一届党委和政府应该做的。
山西文化建设正处于一个蓄势初发的阶段
记者:前不久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山西召开,山西的文化改革发展受到全国普遍关注。网友们常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的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您觉得山西目前文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坐标?距离“文化强省”还有多远?
袁纯清:现在山西文化处于一个蓄势初发的阶段。第一,它本身有很丰厚的文化资源,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占到全国的72%,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有271处,还有好多东西让人惊叹,比如说,我们的云冈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比巴米扬大佛只晚了18年,当然这些数字网友可以帮我查证;还有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大院文化,特别是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康熙老师陈廷敬故居,现在保护和开发得非常好,是5A景点,带动6000多人就业。所以我说山西文化发展蓄势正发。为什么这么讲?第一因为我们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增长35.3%;第二,打造了一批精品剧目。第三,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前列,现在已经建立了几大文化基地,今后打算在省一级建立十个文化产业基地,而且我们还要搞文化和旅游结合的“文旅事业”。山西人是有文化的,也喜欢文化,村子里即使很穷,也会有戏台,我们尽量做到让人民能看上戏,看上图书、电视,听到广播,到“十二五”末,我们打算使文化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
记者:就像袁书记所说,山西很多地方都有文化的积累,但是山西景点比较分散,如何让能够到山西旅游的人多呆几天,多看几个景点呢?
袁纯清:这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我想,第一要形成交通流,比如五台山,五台山已经解决了公路交通问题,在2010年的10月1日,太原到五台山的高速全线通车,只要2个多小时,北京经河北到五台山的高速公路也开通了,北京到五台山3个多小时。第二要依靠科技。第三要建设完善的服务设施。你要留住人,就得有好的服务,有特色的饭菜,有舒适的环境,还得有节目,不能光是看庙,所以平遥在今年就有一台节目拿出来了,五台山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也有一台震撼人心的节目,现在作为秘密,但我相信肯定会给大家一个精彩。
记者:非常感谢袁书记百忙之中接受新华网的专访。
袁纯清:很高兴在全国两会期间通过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栏目,和全国网民见面。借此机会,诚挚感谢新华网和广大网民长期以来对山西的关注和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