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李稻葵把脉2012年中国经济大趋势
昨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李稻葵在北京国际饭店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就汇率、限购令、房产税、财政赤字、民间借贷、利率市场化等热点回答了记者提问。中国经济改革的出路在哪?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何在?李稻葵对2012年中国经济究竟是如何把脉的?
文、图/记者李华、肖欢欢、李栋
偿还10万亿地方债没有任何问题
记者:我国目前大概有10.7万亿元地方债,其中约有30%~40%在近两年内要偿还,您怎么看待地方债对我国的影响?是否会导致类似的社贷危机?
李稻葵:地方债本质上与国外正在解决的、欧洲债务危机是不一样的,就整个中国公共财政而言,我们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与西方是相反的,我们的整体问题其实是国家手中控制的财政资源过多,而不是少,因此尽管我们有地方债的问题,偿还这点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10万多亿元的地方债只是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记者:但这个债务是地方的,而非全国的。
李稻葵:对,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解决地方债的过程中,能够推动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能够防范未来地方债的出现,能够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比如,中央财政出一部分钱,比如,地方财政拿出部分资产,通过部分的民营化转换为现金来偿还地方债。我个人认为,不能把偿还地方债的主要责任推给银行。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内需
记者:如何看待扩大中国内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李稻葵:我相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内需。去年的情况是外需的贡献是负的,我们看到去年的外贸顺差继续下降,从前年的1800多亿元降到1550亿元,我看这个趋势还会上升,今年的外贸顺差还会下降,我们预计,中国今年的贸易顺差可能降至1000亿美元以下,占GDP比重不足1.5%,甚至更低,所以扩大内需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中两个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一是真正要拿出一些真金白银去补助社会最底层的人群;第二,公共消费型投资可能会加强,公共消费型投资表面上看是投资,实际上是消费,这些公共消费的提高需要投资,如果多做这种投资可以改善经济结构,扩大内需,这些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股市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制度的建设还远远不够完善
记者:您觉得中国股市需要改革吗?朝哪个方向改革?
李稻葵:中国股市必须改革,股市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制度的建设还远远不够完善,最本质的一条就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行为没有提升。上市公司的数量、融资量很大,但上市后,很多公司并没有真正尊重投资者的意愿,而是乱投资、盲目投资,不经过董事会审批;同时,投资赚了钱又不分红,或者只是假分红,如配股、配售,这都不是真正的分红,而是与投资者玩游戏。
记者:今年5%的赤字率,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您是怎么看的?会产生什么影响?
李稻葵:赤字率是国家财政预算中间留出的一部分赤字,在结算的时候,往往没有执行下去。以去年为例,国家安排了9000亿元赤字,但最后超收的部分是10000多亿元,最后反而有财政盈余。今年国家安排了GDP的1.5%约8000亿元的财政赤字,客观地预测,最后赤字会远远低于这个水平,甚至最后还出现盈余,表面看似是好事,反过来想恐怕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这件事情我想讲要着手去改革,即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但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目前的财政体制是19年前推出的,将近20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财政体制毫无疑问必须要改革,而这个改革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非常坦率地讲,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是看清楚一点就做一点,一点一点去做,不管再漫长的旅程最终都能够完成。
地方政府的救市冲动应该抑制
记者:您认为房地产限购令未来的趋势是怎样的?
李稻葵:房地产的调控,政府工作报告讲得非常明确,一,坚定执行、严格执行,这个方向不变;二,报告中指出要逐步完善、控制房地产投资性、投机性的增加。限购令大约是去年这个时候各级政府推出的,限购令当然需要完善,完善并不等于放松,完善的目标是要控制投资性、投机性需求,本着这个目标去完善,是完全应该的。这是房地产调控的客观需要所在。
记者:如何看待地方政府救市冲动?
李稻葵:这种冲动应该抑制,不能说房地产价格掉了,地方增长速度下降,就要救市。作为学者,我坚决不同意这种思路,不能说为了挽救地方增长,而搞房地产微调,这个思路完全错误,这也与中央政府的想法不一致。但是,如果是本着控制投资性、投机性需求这个目标,去完善一些细节,个人觉得完全应该,也是总理报告中的原话。
地方政府应该把土地出让不利发展公共财政的这个压力转换为各种改革的动力,不能走老路,不能说地方财政吃力就放松调控,这是死路一条。应该想办法搞改革,比如说,地方政府可以精心设计、规划部分保障房,拿这个保障房项目做抵押,去跟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进行协商、融资,从而把地方财政盘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