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题:赵克志:走一条符合贵州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中新网记者 张一凡 张伟
曾几何时,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印象在人们脑海中记忆深刻。而近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贫穷落后”并不是贵州的代名词,更不是贵州的固有标签,贵州只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不自甘垫底、不争论折腾,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就完全可以实现提速进位、赶超跨越、后来居上。
2011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702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5100亿元,增长60%;财政总收入133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73亿元,分别增长37%和44.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为近20年来最高,几个重要指标增量突破1000亿元。
“当前,贵州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
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总目标
国务院于今年1月12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国发2号文件是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文件指出,“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赵克志说:“从这一实际出发,我们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要求,确定了贵州工作的总基调、总目标是‘稳中求进,提速转型’,总要求是‘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赵克志解释道:稳,是积极的稳;进,是主动的进。今年贵州将把工作重心放在“进”上、放在“快”上、放在“好”上,做到“四稳”、“六进”。
四稳,即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稳中有降;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用两年时间摘掉煤矿事故起数全国第一的帽子;保持社会治安稳定,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切实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六进,即在扩大投资、调整增量上进;在以“三化”兴“三农”、加快脱贫攻坚上进;在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上进;在突破交通瓶颈、改善发展条件上进;在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进;在提高领导水平、转变工作作风上进。
“在贯彻‘稳中求进’的过程中,我们将正确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对于2012年贵州的发展,赵克志表示要做好“五个结合”,把加速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把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加快扶贫攻坚 培育特色产业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是我国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按照2300元的国家新扶贫标准,贵州省有农村贫困人口1521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66%。为此,国发2号文件提出,贵州要全力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努力建成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
赵克志说:“推进扶贫开发,不能就扶贫抓扶贫,必须创新思路、统筹安排。总的考虑是走出一条路子,咬定两步走目标,坚持三个方针,抓好四个结合。”
记者了解到,一条路子,就是以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黔桂石漠化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走出一条多民族聚居山区省份特色扶贫开发路子。
两步走目标,就是到2015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三个方针,一是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占比;二是产业扶贫的方针,以“三化”兴“三农”,加快脱贫奔小康;三是“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四个结合:一是把扶贫开发与人口控制结合起来,将过高的人口出生率降下来;二是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生态保护力度,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三是把扶贫开发与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把扶贫开发与推进“三化同步”结合起来,实行项目化扶贫,连片开发、整县推进。
赵克志认为,推进扶贫开发最关键的是要抓好产业化扶贫,这就需要加快产业发展,大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他说,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是贵州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实现后发赶超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贵州将用足用好国家的差别化产业政策,抓好“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发展特色优势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烟、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等五个特色轻工业;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推进煤电钢、煤电铝、煤电化、煤电磷“四个一体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六个产业。
二是着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山地立体气候和生态环境保存良好的优势,扩大蔬菜、烤烟、油菜、茶叶、核桃、精品果业、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养殖。
三是着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旅游强省,加强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积极发展乡村、工业、休闲度假等旅游,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动漫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
四是着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结合各地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空间布局,推进各地特色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园区“以特取胜”。
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空间布局
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贵州发展的空间布局,要按照“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黔中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黔北经济区,积极推动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大力支持“三州”等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黔中经济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1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中的12个重点经济区之一,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重点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极。黔中经济区以贵阳-安顺为核心,以遵义、毕节、都匀、凯里为支撑。赵克志表示,贵州将加快把黔中经济区打造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火车头”,充分发挥其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带动、民生带动、开放带动“四个带动”的作用。
在贵州区域发展格局中,以遵义、铜仁为节点城市,以黔北、黔东北为腹地的黔北经济协作区占有重要地位,赵克志明确指出,产业提升、区位提升和城市提升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他还表示,黔北将积极构建连接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的经济走廊,重点发展航天装备制造、特色轻工、金属深加工、旅游等产业。
对于包括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三州”等民族地区的两翼地区,要实现“整体跨越”,赵克志指出,要加快建设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充分发挥能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煤电化工、钢铁有色、汽车及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三州”等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并大力发展民族医药和农林产品加工业。通过培育发展“两翼”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强化产业支撑,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整体跨越发展。(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