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代表建议压缩中小学学制应对劳动力短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9日10:05  燕赵都市报

  “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青壮劳动力短缺,一方面是优秀人才完成研究生和博士生深造已年近三旬,有效劳动时间不足30年,教育产投比偏低,因此建议将中小学阶段教育学制由12年缩短为9年,促进适龄劳动人口早日踏入社会。”正在此间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许皞带来了一份颇吸引人眼球的提案——— 缩短中小学学制,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即将到来的青壮劳动力短缺。

  现状:国家教育产投比偏低

  许皞委员介绍,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初人口出生高峰期积攒的劳动年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他们的子女就业高峰期在未来10年左右也将过去,预计劳动人口到2013年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目前中国的退休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59岁之间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而到了2030年这个比例会攀升至40:100,到2050年则会高达64:100。

  届时100个劳动力要供养64个退休人口。这意味着20年后中国的青壮劳动力不仅要参与生产创造财富,还要分出相当比例的人员侍奉巨大数量的老人,届时青壮劳动力短缺将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这个由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时段性劳动力短缺需要提前采取措施。”许皞委员表示,一方面推迟上一代的退休年龄,另一方面是下一代提前进入劳动岗位。“缩短中小学学制是让后人尽早上岗的一个措施。”

  许皞委员详细算了一笔账:按照现行的学制,国家人才培养的周期偏长,一个7岁入学的孩子,正常情况下,高中毕业19周岁,再读4年大学,等到毕业出来找工作时,年龄显得偏大。对继续攻读的优秀人才,读完研究生、博士,差不多30岁了。如果到60岁退休,仅有30年的有效劳动时间。再加上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时间,有效工作时间会更短。

  许皞委员认为,这一现状致使国家、家庭及个人的教育产投比偏低。另外,会影响到未来劳动力短期时期年轻人提早上岗。

  分析:压缩中小学学制有很大空间

  许皞委员介绍说,我国的中小学制因不同历史阶段国情特点做过多次调整,现行的12年中小学制建立之时也充分考虑了国情各方面的因素,这样的学制化解了众多社会难题,尤其是对缓和劳动年龄人口高峰期的巨大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12年中小学制已经基本完成了特定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人才培养存在较长周期的代际问题,从中国面临的人口结构变化现实来看,现在已经到了缩短学制的改革新时期。”许皞委员表示。

  许皞委员认为,从目前中小学教学内容分布上看,压缩学制有很大空间。小学一年级,基本上是重复幼教阶段的内容;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已经基本学完了所有课程,初三和高三几乎全部是在强化复习应试。

  而且,中小学学制过长会占用青少年接触社会和生活的时间,不利于个性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如将中小学的学制缩短,给青年人让出一些时间在劳动中去训练。”

  建议:改为9年制或10年制

  许皞委员建议,从近几年入学的小学生开始缩短中小学学制,将现行学制改为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的9年制,或者小学五年、初高中五年的10年制。

  如此,中小学教育加上4年大学教育,这一代孩子20岁到21岁大学毕业即能投入生产劳动,那个时期正是青壮劳动力断区快速增长中期,他们提前投入生产第一线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产生的社会压力。

  12年制的中小学教育还存在课业繁重的问题,缩短至9年制,学生压力会不会更大呢?对此,许皞委员建议,按照新学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适当删减一些教学内容,将这些内容逐级后移。

  许皞委员还表示,压缩中小学时间,还可将小学和初中节省出来的义务教育资源用于高中教育,实现从小学到高中的全程义务教育,从而提升整体受教育程度。

  压缩学制要避免揠苗助长

  “我支持压缩学制的观点,但是压缩中小学教育时间还是大学教育时间,需要通盘考虑,不能单纯为弥补用工荒把学生早日推向社会,要从学生利益出发,不能揠苗助长。”昨日,记者就压缩中小学教育时间问题采访时,石家庄市民李女士如此表示。

  李女士读了研究生,参加工作时已经27岁了,再除去结婚、生孩子、照顾孩子的时间,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间不足30年,“压缩中小学教育时间或大学教育时间是有必要的。”不过,李女士表示,压缩学制的决定要以学生利益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孩子们不仅是在学知识,还要长身体,千万不能犯揠苗助长的错误。

  市民张先生则表示,缩短学制可以节省一些家庭的教育支出,早日走上工作岗位可以早点挣钱。

  记者采访中,也有市民对缩短中小学制持反对意见。“磨刀不误砍柴工,教育不能缩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王先生明确表示,因为用工荒就缩短教育时间是一种短视行为,不管到什么时候,教育都不能被忽视,否则会得不偿失。社会上虽然有用工荒,但也有大学生就业难。应该充分调研当前就业岗位与劳动力的供求比,发展职业教育,解决结构性用工矛盾,而不是让所有的学生提早进入社会来缓解用工荒。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2012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教育学制 中小学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