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税务总局原副局长:政府应更多侧重于减税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0日00:46  CCTV《新闻1+1》

  在去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将近九万亿,同比增长22.6%;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是24.8%,已经超过了十万亿,而GDP增速是9.2%。全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2011年超过了19%。最关心这个数字,在去年全国税收收入已经将近九万亿的情况下,个人收入是多少?作为企业经营的状况又是怎么样?两相一对比,可能差距感就会出来了。 《新闻1+1》2012年3月9日播出《减税,大势所趋!》,以下为内容实录:

  分标题:

  大规模减税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减税规模到底有多大?

  “税感沉重”如何消解?

  (节目导视)

  解说:

  税收收入增速,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GDP增速,《人民日报》刊文“大范围减税时机成熟,大势所趋”。

  谢旭人:

  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

  解说:

  总理工作报告结构性减税列为重点,财政部新闻发布结构性减税成为热点。

  李东生:

  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远高于经济的增长,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高于企业利润的增长。

  解说:

  企业呼吁减负,个人期待收入提高,规模、范围、技巧,税究竟该怎么减?

  谢旭人:

  财政收入与个人收入并非简单的此消彼涨的关系。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减税,大势所趋”。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在节目开始,还是要看一组在今年两会上反复被提及、转载和讨论的数据。来看一下,在去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将近九万亿,同比增长22.6%;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是24.8%,已经超过了十万亿,而GDP增速是9.2%。全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2011年超过了19%。最关心这个数字,在去年全国税收收入已经将近九万亿的情况下,个人收入是多少?作为企业经营的状况又是怎么样?两相一对比,可能差距感就会出来了。

  今天演播室我们特别请到了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先生,我们将和许先生一起来关注中国的税感、税生、税统。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

  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解说: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工作报告明晰2012年工作部署,包含结构性减税,而“税”也成为两会热点。

  谢旭人(财政部部长):

  第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今年要进一步落实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要减轻中低收入纳税人的负担。

  解说: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增速超过GDP,是不是与民争利,包含消费税在内的间接税是否比例过大,增加中低收入者税负,中小企业该如何扶持?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提及最多的就是减税。

  时隔两天,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做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交流,他也明确表示,2012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连续的回应是来自两会代表委员的持续关注。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吴一坚提出,把小微企业作为结构性减免税的主要对象。

  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提出,个税起征点应调至5000元。

  中国国标金融公司董事长李剑阁提出,减税是体制改革、结构转型和廉政建设的当务之急。

  商务部原副部长马秀红提出,出口商品应一律全额退税。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减税要服务民生,结构性减税是重点。

  许善达(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

  税负问题现在是个非常混乱的问题,我个人看,我们中国的政府收入,现在政府收入的种类太多。

  解说:

  减税心切、减税心急,媒体如此描述两会上的减税声音。3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文章,“中国大规模减税时机已经成熟”。文中称,“许多专家、企业家认为,中国大幅度、大范围减税的时机已成熟,减税是大势所趋。”

  而关于减税规模,文中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称,“如果2012年就把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至少可以给全国企业和居民减少一万亿元的负担。

  主持人:

  在今年两会上,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到财政部长的新闻发布会,再加上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和议案,都可以看出减税是他们的共识,是从上到下的共识。

  接下来想请问一下许先生,减税是今年特别受到关注,但是减税作为一个政策提出来,并不是从今年开始,而是从2004年开始。而且从提出来之后,也是一直在去减,但是大家有一种感受,你是提出来了,你也是在做,但是刚才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字,税收增幅在每年呈20%多的增长,而我们收入的增幅,今年是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才8.4%,相差太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许善达: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17%,居民收入是4%,当时政府的目标就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在这样一个格局下,当然政府和企业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一点。从“十二五”规划里面提出来,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不低于经济发展速度,也就是说要高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平均数了。

  主持人:

  今年达到没有?

  许善达:

  今年没有实现,因为刚才算了,政府收入是20%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是20%多,城镇居民8.4%,农民11.4%,这三个数字虽然还不是很精确,因为有统计口径,但是今年可以肯定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还是没有实现原来的目标?

  主持人:

  如果按照“十二五”规划,这三个数字的配比应该是什么样的?

  许善达:

  如果按照配比,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至少要高于这个平均数,GDP是9.4%,就是说这个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高于9.4%,当然这里还有物价。总而言之,不管统计口径怎么样,最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一定要高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平均数,这是一个标准。

  主持人:

  如果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这个目标没有达到,会不会影响到第五年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

  许善达:

  我认为从“十一五”到“十二五”转变的战略是很大的。“十一五”就没有提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一点,“十二五”提出这个目标以后,但是第一年的政策是从“十一五”延续下来的,有一点新政策,人们对这个政策究竟能不能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也不是很有把握,实践证明这些政策的力度还不够。我认为应该评估了以后,对于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还要加大力度,否则2012年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还要打一个问号。

  主持人:

  您曾经跟我介绍,过去几年在减税的时候往往都是几百亿、几百亿地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几千亿、三千亿,这种区别会是什么?

  许善达:

  其实我以前就提出来要减3000亿到5000亿的规模,但那时候总收入还没今天这么多。我认为在今天总收入到这么多,公共预算是10万多亿,加上基金是4万多亿,加上国有经营型企业,一共是14.6万亿,政府的收入,这还是不完全的。还有一些地方收费都没包括进去,还有中央的金融资产,那部分经营性资产收入没有包括进去,地方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没包括进去。在一个不完全的情况下已经14.6万亿,占GDP31%,如果要是都覆盖住,我估计至少在35%左右,这个比重已经不低了。所以随着今后的数字增长,我们不能再追求政府收入占比重再提高了,收入还要增长,应该更多地侧重于减税。

  主持人:

  不妨关注一下财政部,这次提出下一步进一步实施结构性减税,提出了五个方面,其中就有一条是减轻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今年两会上,也是有25名代表委员联名建议结构性减税为企业肩负。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6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自身的税负较重,九成被调查企业认为结构性减税不到位,这样的调查数据最近被频繁引用,减税对于那些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们而言也尤为期待。

  李东生:

  增值税是向企业征收,但实际上是由消费者来承担,我们降低增值税实际上是能够有效地提升国内市场的需求。

  解说: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今年的建议与减税密切相关。他认为,现在国家财税收入占GDP的比例已经从90年代中期的11%提高到目前的22%,整个经济总量也已经翻了两番,从财政实力看,加大对企业减税力度有相当大的空间。

  李东生:

  企业的利润如果用于分配,那是应该按章纳税。但企业的利润转增投资的话,这个所得税应该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减免,这样能够鼓励投资。

  解说:

  据李东生介绍,TCL集团去年公司净利润16个亿,交税42个亿,而除去税之外还有费。

  比如说教育附加、城乡建设费这些,现在地方的这种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是比较充足了,所以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公共服务纳入正常的政府预算当中,能够把这一部分行政性的收费尽量减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

  解说:

  对于TCL这样的大企业而言在呼吁减税,而那些中小企业的声音或许更为迫切。有媒体在报道中列出了东莞市凤冈镇一家包装企业的部分税费清单,其中包括了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房租税、围堤费、治安联防费等,最终算出该小微企业一个月盈利大约10万元,却只是税费的一半。

  2002年以后,我国开始提出结构性减税战略,对此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分析称,“一系列的举措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与进一步推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相比较,结构性减税仍有加大力度、做足文章的明显必要性。”

  王仁洲(全国人大代表):

  当前实行结构性减税,我们是非常紧迫的,就是要把我们国家已经在试点的一些政策举措加快实现推广扩大。比方说在上海实施的服务行业增值税政策,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第二,比方说对全国21个服务外包试点城市,已经实现了三年多的所得税降为15%的税收政策,可以在全国所有的城市推广,以利于促进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主持人:

  我手里有一张漫画,比较形象地反映出一个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要承担多少种税和费,有的企业说一年下来算一算,税费相加到70多种。听了这个数字之后,许先生,您觉得有些企业总是说自己身上承担的税太重了,这是作为一个企业个人的感受,还是说您作为一名专家也是说他是有道理的?

  许善达:

  我觉得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税费负担是不轻的,但是现在有些企业家说的情况也有点过分。

  主持人:

  体现在什么地方,过分?

  许善达:

  比如说增值税说是17%,其实增值税17%是销项征的,实际交的税平均只有3%,税率17%,因为进项还要抵扣,实际税负只有3%。所以要是拿17%来说,好像交了那么多,实际上没交那么多。我觉得有的企业,可能这些企业家对税的专业知识也差一点。

  主持人:

  姑且不说非常专业的东西,对刚才您说的一句话很感兴趣,当减税的力度达到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时候,可能效果才能够显现出来,您觉得未来有可能减这么多吗?

  许善达:

  我认为减多少税判断标准是什么?就是什么叫力度大,什么叫力度小,什么叫力度够,什么叫力度不够,判断标准就是“十二五”规划。因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于GDP,快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平均数,如果减税减了以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还是没有那么快,还是慢,说明力度不够。如果减了以后,居民收入速度上来了,快于了,达到“十二五”目标了,我认为这个减税的力度就够了。

  主持人:

  有多大的空间可以达到这样一个目标?

  许善达:

  我觉得千亿数量级,因为我去年就提出要3000亿到5000亿,按现在总收入增长这么多,甚至还可以比5000亿更多一点。今年的预算做了3300多亿,随着实践的推进有可能还要增加一点减税的力度。

  主持人:

  您曾经在记者会的时候说过这样一个观点,在过去几年百分之二十几的减税增速,实际上是给减税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厚的土壤?

  许善达:

  对,现在税收增长有几个增长的因素力度是很大的:第一,经济发展结构上高税负的行业发展速度快,低税负的行业,比如农业发展速度慢,平均数,GDP增长了,但是高税负发展的速度快,税收就多收一点。第二,税务局征收管理的水平在不断提高,搞了信息化,征管改革,在不断提高,因为征管改革的结果,征管水平提高了,把流失的税收上来了,这也是高于GDP的原因。第三,是更重要的,我们的外汇储备有3万多亿,每一个外汇储备都包含着财政储备,如果现在鼓励进口,进口一美元征的税高于出口一美元退的税,所以2011年出口大于进口是1500多亿,但是进口税大于出口税3000亿。

  主持人:

  许先生,您再说说这个“费”,因为刚才看的那个漫画里,企业觉得负担重,其中还有重要的一点,我身上不仅要担负税,还有费,这个费未来怎么去处理?

  许善达:

  第一点,我们现在的费是比较乱的,很多政府都自行规定收一些费,按照国家规定,收费也不是政府随意可以收的。

  第二点,大概1998年提出费改税,但是这几年做的比较大的一件事情,把养路费改成收成品油消费税,这个改革是很成功的,但是还有很多费没有改。我认为这个税还是要进入费的范围,这样能够规范、透明,负担都算得很准,要那么费,现在没有人知道地方政府究竟收了多少费,到现在也没有这个数字。

  主持人:

  刚才着重关注了企业在运转过程中所面对的税负问题,其实作为居民个人,对于“税”的问题切肤之痛可能会更深一些。我们继续来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

  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作为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税收总收入完成近九万亿元,同比增长22.6%,皆远高于GDP9.2%的增速。于是,国家财政收入是否与民争利的质疑引发了记者会媒体的提问,对此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予以了回应。

  谢旭人:

  因此财政收入与个人收入并非简单的此消彼涨的关系。当然我们还要进一步根据经济发展做好收入的管理工作,做好支出的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作用。

  解说:

  “税感时代”,这样的词汇在说明着公众对于税收的感受,它到底为何而来?又如何破解?

  字幕提示:

  2011年8月14日新闻

  主持人:

  9月1日,新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将会正式实施,工薪阶层将按照3500元免征额来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就意味着将会有6000万人不用再缴纳个税了。

  解说:

  去年,个税起征点在时隔三年之后再提高,工薪层纳税面大幅下降,而在今年两会上,这个话题又再次被提及。

  陶斯亮(全国政协委员):

  咱们起征点是三千还是四千,所以我不是说我们家的保姆都得交税了,如果这么算的话。物价又上涨,我好不容易涨点工资,又涨物价。

  解说:

  对于该提到多少,陶斯亮表示,她希望是8000元,虽然标准不一,但这样的声音在今年的两会上屡屡出现。而关于老百姓的“税感”,还有一个原因也被提出,那就是我国税收中间接税比重偏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分析说,“间接税的特点就是在消费品里面含税,是过去一般的民众没太感受到的,但这些年随着纳税人意识、公民意识提升,还有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一旦老百姓知道馒头里也有税,其它消费品也有税,对于税收的不满就明显地高涨起来了。而这样的问题也被记者提给了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谢旭人表示,“现在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例问题也会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加以调整,总的方向是想进一步增加直接税的比重,逐步减少间接税的比重,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而在专家的分析中,税制结构中的间接税比重过高,由企业承担的比重过高,而由本有支付能力的先富阶层承担的直接税比重低到几乎微不足道水平的问题,这恰恰也是社会公众税收痛苦感受的来源。

  主持人:

  说完了企业的税负,再来关注一下个人的税负。

  再来看一张漫画,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年薪15万,工作期限从25岁工作到60岁,这35年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是52万。这52万还是已经扣除了社会保险,如果再加上买房的税、买车的税,甚至买馒头也要交税,这些东西如果全部相加,您工作这35年统共要交的是将近100万的税。听完这笔账之后,有人说我们个人所得的起征点就应该再提高,因为过去从2000元到现在3500元,有人说能不能到5000元甚至8000元,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许善达:

  我认为单纯讨论这个标准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说8000元就对,7000元就不对,或者是9000元就更合适,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数。

  主持人:

  那什么合适?

  许善达:

  我主张我们起征点的提高跟CPI挂钩,如果CPI是几,起征点提高是CPI的两倍或者三倍,比如今年是4,扣除额提高8%。

  主持人:

  这怎么算?

  许善达:

  这个很容易算,CPI每年统计都有数字,现在比如3500块钱。

  主持人:

  许先生,问您一个很根本的问题,什么叫减税?就是把政府所得,进腰包的掏出来给老百姓?

  许善达:

  不是掏出来给老百姓,而是政府在收的时候就不收了。

  主持人:

  谁愿意把已经得到的钱再掏出来?

  许善达:

  我觉得这是政府的职责,因为“十二五”规划定出来,就是让政府按照“十二五”规划做的,政府部门要服从“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如果你所管的范围对“十二五”目标实现是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说明你执行的职责好了,如果执行政策不足以支撑“十二五”规划,就说明你的职责还没有履行好。

  主持人:

  谢谢许先生能来给我们解释这么多的问题。

  我们真的这回希望减税的大幕能够真正开启,并且减的合理,减到刀刃上。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2012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税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