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代表谈财政预算透明度之变:曾被视为国家机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1日11:30  北京日报

  从不能说的“国家机密”

  到网上晒“三公经费”

  ——代表委员谈财政预算透明度之变

  “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增强预算透明度。”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的财政预算报告草案上,这一行字用红笔做了一个重重的标记。

  “国家账本”怎样才能看好、看紧、看清?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预算决算公开建言献策。

  看好“钱袋子”

  预算公开需要更多“阳光”

  预算公开,让民众了解政府的钱怎么花,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在数年前还是不可能的,即使对人大代表也是如此。那时,政府预算草案按规定被视为“国家秘密”,一般在人代会召开前几天或当天才发到人大代表的手中,甚至有的地方要在人代会召开后才发给人大代表,并要求会后交回。地方财务数据也仅仅掌握在为数不多的人手中。

  在艾洪德看来,2008年5月开始正式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可谓是一个里程碑,从此,公开成为原则,不公开成为例外,涵盖“三公经费”的财政预算报告、决算报告也被列为应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

  2009年起,财政部首次在当年两会后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审议通过的预算报告和中央财政预算四张主要表格,迈出了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第一步。2010年,98个中央部门中有75个公开了部门预算。

  2011年,无疑是财政预算公开大踏步向前迈进的一年。“过去一年,报送全国人大审议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92个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表和财政拨款表,并公开了部门决算。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艾洪德说,推进预算改革,就是要让预算公开晒进更多“阳光”。

  看紧“钱袋子”

  预算公开的目的是监督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一直关注“三公经费”的公开、规范和合理使用问题。近9年来,他一直开着私家车上下班,每个月从单位领取1000元的补贴。

  “即使这样,每年就可节约公车支出约8万元。由此可见,全国所有公车加起来的花销之巨。如果经过合理规划,尽量少用公车,又能节约多少经费!”叶青说。

  3月6日的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2010年到2012年的财政预算安排均要求“三公经费”原则上零增长,并承诺到今年7月份,中央决算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以后,将进一步公布2011年“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和2012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九三学社中央在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的关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议中,提出应将“三公经费”等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范畴。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沙振权建议,针对“三公消费”,建立预算人负责制,向社会公开其姓名职务。预算科目负责人需要对该科目的信息准确、预算执行、预算审计等承担责任。

  看清“钱袋子”

  预算公开尚需细化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草案明确指出,要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去年,中央财政预决算公开得到进一步细化,向社会公开的财政决算细化到项级科目。

  成绩值得赞许,但预算公开细化仍有待加强。按照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顺序为类、款、项、目来说,目前,在一些地方,某些政府部门的预、决算公开基本只编制到“类”。也就是说,公众只能看到财政如何切块,如农业经费多少、文化经费多少,而不能查阅到具体某项事务的开支。

  以中央政府预算为例,即便是细化到了第三级的“项”,各项中仍有不少预算是数以百亿元计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人大代表而言,难以知道这些钱具体流向何处,有效监督难以实现,而民众就更难依据各类大数发表意见。

  按照不久前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预算法修正草案,其第一条原则即是: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透明度,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外,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预算都要依法向社会公开。

  “扩大预算决算公开的范围,细化预算决算公开的内容,让百姓知道政府的钱花在什么地方,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规避铺张浪费、贪污腐败。”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交通厅厅长张铁民说。

  新华社记者 樊曦 齐中熙 韩洁 顾瑞珍 (据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2012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预算 两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