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媒:“两会”到两会折射中国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1日14:08  环球时报

  《日本新华侨报》3月9日载文《从“两会”到两会折射中国特色魅力》,摘要如下:

  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在3月的春风中揭幕,全球瞩目。

  与前些年相比,在中文媒体报道中有一个细微的词汇变化被人们忽略多时,但却颇为耐人寻味。

  在媒体记者的笔下,关于这个春天的中国盛会的简称,已经不再是清一色的中规中矩的“两会”,而可以直接写为两会,表达更为轻松和简约。包括官方媒体在内,从新闻标题到报道内容及专题栏目,直接统称两会,不再带引号。 “全国两会” 替代了规范式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连一向严谨有余的新华社也将设在人民大会堂的新闻中心写成了“新华通讯社两会新闻报道中心”。

  如果浏览五年前、十年前的报纸,大约可以发现,那时的人大、政协会议简称都是带引号的“两会”。这既是文字规范严谨的要求,也是政治必须的严肃性。那时采访两会的记者编辑都明白,如果不写带引号的“两会”,编辑部肯定是要较真儿的,也必然要更改过来,甚至认为是一个错误表述。

  这一切已悄然间转化,从“两会”到两会,从带引号到不带引号,可以说在人们不经意中“删繁就简”,这不是简单的词语意义上的省略或减缩,其中蕴涵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政治讯息和社会心态。

  首先,两会深入民心,民众广泛认可。两会已经变为普通百姓的熟语热词,大家都熟悉知晓其含义和内容,不会发生歧义。约定俗成的全国两会,是一个百姓更熟知更感亲近的普通常用词或通俗词语,而不仅仅是特别的政治专用词。这说明两会已融入百姓生活的组成内容,“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年一度共商国是,共同关注。

  其次,两会标注中国,民众充满期待。人大、政协制度是“中国特色”的重要标志,两会是中国的窗口,政治的演绎、民主的实践、民生的呼号、民意的集合,中国所有热点问题在这里积聚、求解。百姓心系两会,媒体聚焦两会,如同对待一场民主政治与民生经济的盛宴,期待着两会传出更多、更高、更美的福民之音。

  再次,两会亲近民众,社会表现包容。如同中国近年来一些新潮词语的兴起和简化一样,两会写法的减缩,或许也与网络用词习惯的推助有关,但人们已乐于接受,认同简约,语言学家也不再“咬文嚼字”,官员们也不会“兴师问罪”。不再苛求完全规范,辞达意即可,更吻合大众化的趋势。这是中国社会变得包容宽容的一个表现,而这种表现不仅仅在文字语言的层面上。

  最后,两会不仅仅属于中国,也是世界焦点。随着中国以世界大国姿态强劲崛起,中国的一些问题和政策趋向与世界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外媒及受众愈发关注中国两会。据统计,今年报名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达3000多名,其中,外国记者近900名,这一直被引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的壮举,没有一个国家的议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两会( “Liang Hui”) 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专有名词,国际社会阅读和体验着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时间”。

  当然,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的简约称谓也让一些人区分不出中国人大和政协的差异,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经深入民心,作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代名词,人们诉求民生的一种期待,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

  从“两会”到两会,展示着风景常新的中国和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 相关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