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隆平:绝不能突破18亿亩耕地红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1日21:57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 (记者 赵巍)据经济之声报道,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8亿亩耕地红线要坚决保护,绝对不能突破,哪个突破就拿他是问。”

  82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自称“80后”。2011年,他在湖南隆回的超级稻试验田,亩产达到了926.6公斤,现在他的目标是到“90前”(90岁)实现亩产1000公斤。作为我国粮食增产最重要的贡献者,袁隆平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十分关注。他说,粮食生产安全是最主要的。无论是什么时期,宝中之宝不是黄金,而是粮食。

  记者:现在人增地减,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农民更愿意“种”房子,而不是种田,怎么办?

  袁隆平:要采取坚决的措施。首先,国家要严格出台政策措施,严格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哪个要违法占用耕地,要给予重重的处罚。第二,要跟大家讲清楚粮食和耕地的重要性。即使有了钱,有了黄金,也不能饱肚子,粮食才是第一位的。

  他提议,不仅要给种田的农民更多补贴,关键还要对粮价作根本的改革,由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再平价销往市场。袁隆平说,刨除国家给的补贴,农民种粮的收入每亩不过80多元钱,因此农民种粮和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抛荒的现象普遍存在。

  袁隆平:我们在湖南做了调查,2010年湖南农民种粮的每亩纯收入是186元,这还包括了国家给的补贴每亩104.1元。政府应该拿补贴石油的钱来补贴粮食,补给农民,给农民致富的一个新途径。农民种粮积极性上去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才会有根本保障。

  除此之外,在袁隆平看来,保护耕地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激发未利用土地的潜力。

  袁隆平:我们的土地多么辽阔广大,很多地方还有发展的空间。比如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可以开发利用,光在繁华的地方发展是不行的,会让那里的粮食生产、垃圾处理、耕地保护等背上很大的包袱。因此,发展也需要平衡。

  袁隆平对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建设也非常关注,他告诉记者,良种、良法、良田是保证水稻高产的三个基本条件,良种是核心,好的栽培技术是手段,良田是基础。袁隆平说,只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依靠科技进步,中国就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2012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袁隆平 耕地红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