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长蒋定之:海南要做到产业“独步天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 张梅芳|两会现场报道
曾任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的蒋定之,今年2月13日全票当选海南省省长,这让一直为发展建设资金融资所掣肘的海南省满怀期待。蒋定之在履新演讲时“心存敬畏”地表示:这是海南人民给了他一张“准考证”。
这个表示“要不耽误时间,不失去发展机遇,不做‘傻事’、‘ 蠢事’,不给今后‘留下隐患’”的新任省长,会给海南的发展带来什么?
全国两会期间,蒋定之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
从资源“全国独有”到产业
“独步天下”
《中国经济周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已经两年,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蒋定之:建设国际旅游岛两年来,我们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首先是我们旅游业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游客去年突破了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首次超过300亿;我们现有高品质酒店44家,还有19家在规划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进一步改善;去年,全国过千万人次的机场中,我们海南就有两家。
我们的人均GDP突破了4500美元,这是历史性的变化。仅去年一年,人均GDP就增长了900多美元,其中三亚的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我们有几个数据是高于全国的:投资增长3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在全国是第五位;消费增长是18.8%,高于全国近两个百分点,增速全国最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1.8%和13.4%,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四。
两年来,海南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2010年和2011年全省民生投入超过900亿,占海南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都在70%以上,去年新增财力60%投向了民生领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经济周刊》:与发达地区相比,海南省目前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蒋定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观察、审视海南,是更好谋划海南发展的一种思想方法和认识工具。核心意义就在于要跳出海南看海南,立足全国乃至面向世界看海南,这样的视野会更宽,思路会更宽,胸襟会更宽。
纵向看,海南取得的成绩非常巨大,但放在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海南岛发展还相对滞后。我们的人均GDP、人均投资额、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都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0%多一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概七八个百分点,人均用电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因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海南仍处于经济欠发达阶段。这一点,只有跳出海南看海南,我们才会看得更清楚、更清醒和更客观。
《中国经济周刊》:面对差距,海南如何选准发展道路?
蒋定之:在大局的比较中看到海南的个性和优势,进而选准发展路子,实现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表明,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等等,聚焦到一点,一定是产业的优势。
海南是“天然大温室”,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农业增加值已连续15年增长6%以上,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产业化水平,我们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综合效益一定会大幅提升。
旅游业是海南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大与小、强与弱、优与劣,对海南来讲至关紧要。按照国际旅游岛的要求来发展旅游,我们的旅游业要加快转型升级,业态、结构、产品都要加快调整与创新,这个产业的前景当然是非常广阔的。
这几年,海南特别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项目,去年产值超过了300亿元。可以肯定地说,未来几年,这一产业的发展会大大加快。
海南姓“海”,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我省海洋经济要每年增长16%左右,海洋是我省名副其实的“蓝色聚宝盆”。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国家又赋予了海南一些优厚的发展政策,依托这些基础和条件,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海南一定能实现从资源全国独有到经济与产业“独步天下”的跨越。
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来审视海南,海南应该也必须通过加快发展来增加自己的分量,提升经济社会进步的位次。一个现实的路径,就是进一步发挥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板块的作用,以此来带动、来提升、来实现跨越。比如,要把海口打造成面向东盟经济圈的北部湾重要中心城市等,使海南在国内外更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
项目年不是“拍脑袋”决策
《中国经济周刊》:海南是典型的岛屿经济,如何走出相对封闭和独立,而与周边的发展连接在一起?
蒋定之:开放是岛屿型经济体的生命力所在,海南过去取得的成绩很重要的是来自开放,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很重要的仍然是靠开放。对于海南来讲,只要走出岛就是开放,一方面向国际开放,另外一方面向国内也得开放。所以去年我们大力加强与中央企业、国字号企业的协作,有一批项目落地,比如百万吨乙烯项目。我们前两天还和央企搞了一个大的合作,签署了50个亿的合作项目,协议金额超过了2000亿。
《中国经济周刊》:为什么海南省委、省政府将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都有哪些项目在计划实施当中?
蒋定之:这不是心血来潮和“拍脑袋”的决策,也不是为上项目而上项目,而是基于对海南欠发达基本省情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个规律就是:投资是欠发达阶段经济拉动的主要手段,项目是扩大投资的主要抓手。通过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确保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实现,也是为海南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实基础。
这几年,海南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提升了海南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增强了发展后劲。比如,东环高铁开通运营后,去年运送旅客接近1000万人次,使海口、三亚两市出现了“同城效应”,也提升了海南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美誉度。
海南确定今年为“项目建设年,除了全国瞩目的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文昌航天发射场、海南西环高铁之外,还有百万吨乙烯、红岭水库、东方电厂二期、昌江核电以及一批新型工业项目、民生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海南的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发展环境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
《中国经济周刊》:项目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从哪里来?
蒋定之:一是进一步放开社会投资领域,完善投资环境,创新投融资体制,广泛吸纳民资、外资、法人资本、金融资本等参与项目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海南的很多项目是国家项目,我们会力争将一些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盘子,继续争取国债支持,并重点加大与大型央企的战略合作,推动央企在海南扩大投资规模。三是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培育和构建项目建设的市场主体。
软环境更具“杀伤力”
《中国经济周刊》:国内外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软环境提出了一些质疑,对此您怎么看?
蒋定之: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软环境往往比硬环境更重要,软环境更具“杀伤力”。质疑对海南来讲是一种压力,但也正是这种压力,成为推动和改进海南工作的动力和契机。从这个意义上认识问题,这也是件好事。
海南要下决心不断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让游客感到满意,对海南更有信心,这是我们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这块土地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如果把建设国际旅游岛比作建造一幢高楼大厦,那么我们现在可能还处在一个破土动工、打地基的阶段,后面要做的工作非常多,这个过程中,需要正视和改进的东西还是不少的。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海南国际水准的软环境确实还需要时间,但我们一定要非常努力,非常用心,既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更不能自我感觉良好。
《中国经济周刊》:改善海南软环境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蒋定之:海南对软环境建设采取了很多举措。比如,部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文明大行动”,采取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的办法,重点整治公共环境、公共场所、公共秩序等方面的不文明行为;对旅游市场的“害群之马”实行“零容忍”,不姑息,不袒护,不养奸,提高违法违规经营成本,直至退出市场。
同时,我们更要重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这个方面,海南正在探索建立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并将在加大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等方面进一步作出制度性安排。
我们会把软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永不能竣工的工程”,一如既往抓下去。相信,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大家一定会看到海南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发生的变化,海南的软环境一定会逐步与国际旅游岛的定位相适应。
欢迎所有的媒体朋友,对海南的软环境建设继续给予关注和监督。
《中国经济周刊》:您眼中的海南是白云从肩上飘过的海南,是满天星斗的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最大优势,这会不会在经济建设中遭到破坏?
蒋定之:建设国际旅游岛两年来,海南的经济、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是迅速的,其中还有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自豪的,就是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海南的生态环境继续保持了全国一流。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小,环保优先的方针不能有丝毫动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生存发展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资本。牺牲环境换来一时的发展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也是对人民的不负责。多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把保护海南生态环境的要求始终牢记于心,坚定不移把保护海南生态环境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第一原则和第一要求、最大前提。“金山不换青山”,“金山银山也要给绿水青山让步”,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把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的同时,使海南的蓝天白云碧海继续保持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离岛免税政策会越来越完善
《中国经济周刊》:有人表示,目前海南享受的离岛免税政策还不够完善,对此您怎么看?
蒋定之: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是中央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含金量最高的政策,也可以说是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量身定做的政策。
离岛免税政策的实施情况是好的,如今每天到三亚免税店的人数超过了1万人。这项政策的直接效应有三条:一、推动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二、丰富了我们的旅游产品;三、直接推动了或者说增强了海南旅游业的竞争力。
不过,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有三个:第一,免税购物金额较低。现在的规定是每人每次5000元,一年不超过两次,限额甚至低于边贸购物,很难满足游客购买高档商品的需求。第二,就是对单价超过5000块钱的物品要增收物品进口税。这里包含了一些重复的计税和重复征税的问题。还有就是免税品的报检问题也比较突出。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所有免税品都属于未进口商品,国内应该免予报检。现在的问题是,国内有税市场里没有的商品一定要报检,这对免税店的竞争力显然是有影响的。
离岛免税还处在试点阶段,试点一个阶段以后,要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我相信离岛免税的政策会越来越完善,一定会落实得越来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