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家宝在10年记者会上3次引用林则徐诗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4日15:23  法制晚报

  “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素书》中的诗文作开场白,表达在最后一年任期里他的心情。

  同时,继2003年、2008年记者见面会后,他第三次提到林则徐的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办公室统计,温家宝自任国务院总理以来,在不同场合引用诗文130余次,其中“两会”期间最为频繁。

  纵观温总理十年来在记者见面会中引用的诗文,可以看出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和台湾问题成为引用诗句中的主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汪龙麟曾主编过温家宝诗文名句语录——《温文尔雅》一书,该书收录了自2003年以来温总理引用的古今诗句103条。今天上午,王龙鳞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理开场引用《素书》,是想传达他将秉承自己敢作敢当的“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开场白 引《素书》 表达敢作敢当之“义”

  今天上午,汪龙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温总理引用的“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出自汉朝黄石公《素书》正道章第二,在《淮南子》中也出现过类似诗句。

  其表达的意思是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质疑,能居义而不反顾,才是真正的人中俊杰。

  汪龙麟分析,总理之所以开场就引用该诗文,是想传达今年虽是其任期的最后一年,但仍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和以前一样坚守职责。更重要的是,他将秉承自己敢作敢当的“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汪龙麟介绍,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另名《钤经》,又名《玉钤经》。

  《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

  传说当年黄石公故意把鞋子弄到桥下,张良毕恭毕敬地为老人拾鞋穿鞋,后来老人又几次考验张良,张良终于通过了考验,于是黄石公就把自己的一本书传授给了张良,这部书就是《素书》。

  张良将书带进了自己的坟墓。张良死后大约500年,盗墓人从张良墓里偷了这本书,才在民间流传开来。这段故事记载于宋朝人张商英为《素书》写的序里。张良后来用这部书里的知识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

  回顾 三提林则徐诗句 不计祸福

  今天上午,在评价自己工作时,温总理第三次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继2003年、2008年记者见面会后,温总理第三次以该诗文表达自己今后不计祸福、一心报国的工作态度。

  温总理说:“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

  记者注意到,这是继2003年、2008年记者见面会后,温总理第三次以该诗文表达自己今后不计祸福、一心报国的工作态度。该诗句出自林则徐的《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汪龙麟告诉记者,林则徐过世前要求家人把这句话刻在自己的墓碑上。

  “温总理应该是很欣赏这句话,在他任总理的第一年以及连任时再到今年,都有引用,表达了温总理始终如一的执政理念。”汪龙麟分析。

  总理发布会引用诗词解读(部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时间:2003年3月18日 出处: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背景: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

  释义: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场景重现:2003年3月18日,刚刚当选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召开记者会。德新社记者问他的工作风格是怎样的。温家宝说:“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在我当总理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专家解读:温家宝总理引用林则徐的两句诗来作答,简洁地表达了自己今后不计祸福、一心报国的工作态度,同时也表现了总理鞠躬尽瘁、敢为天下先的奉献精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时间:2003年3月18日 出处:《孟子·告子下》

  背景: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

  释义:在忧患中得以生存,沉迷安乐则会衰亡。

  场景重现: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到关于如何面对当前困难和挑战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首先肯定了上一届政府的工作,然后表示:“我们现在的全部工作都是在前任的基础上开始的。前人给我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摆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还要我们继续进行开创性的工作。我总记得一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专家解读:温家宝总理用孟子的这两句话,非常简洁地表达了本届政府对中国现状的清醒认识,充分表现出总理在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诸多问题时不骄不躁的态度和过人的胆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时间:2004年3月14日 出处: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背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

  释义:尽管娄山关地势险要,不可逾越,但却依然要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将其穿越。

  场景重现:温家宝在记者会的开场白中说:“有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诗来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家解读:2003年,温家宝任总理的第一年,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席卷全国、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国际国内的种种问题如同当年万里长征的艰难险阻。

  “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表达了这种战胜困难的信心和乐观的英雄主义情怀。

  解读    期盼祖国统一 说到台湾最动情

  中国的古典诗歌有咏怀咏志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汪龙麟认为,总理对诗文的偏爱可使诗歌的古老功能在当代激活,又能体现诗歌“言有尽意无穷”的意蕴。

  同时,体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温文尔雅的政治风度,和一个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汪龙麟曾主编过《温文尔雅》一书,该书收录了自2003年以来温总理引用的古今诗句103条。

  据汪龙麟分析,温总理十年履职之路中,每每说到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时,总能恰如其分地引用一些诗文,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等。 

  此外,汪龙麟认为,在涉及民生问题时总理也会挥洒自如地引用诗文。例如2003年记者见面会上谈及农村赋税改革时,温总理引用《大学》一文,“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抒。”

  “这些都能体现温总理是以情为重的人,他把民生和国家的未来一直放在心间。”汪龙麟表示。

  温总理放眼世界 忧患意识时常有

  “自古以来,文人都共有一种忧患意识,但温总理的这种意识不同于普通文人。”

  “安不忘危,治而不乱”、“忧患与故”等诗文曾多次被温总理引用,汪龙麟认为,这体现了温总理强烈的忧患意识。

  汪龙麟分析,一般人的忧患意识着眼于眼前,而温总理的忧患则放眼于世界。“他要考虑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如何屹立不倒,并保持自我。”汪龙麟认为这体现了温家宝作为大国总理的责任心。

  除了忧患意识,不断的进取精神也屡次被温总理提及。

  他曾两次谈及政府工作时提到“行百里者半九十”。

  汪龙麟分析,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虽然目前的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丝毫不能马虎懈怠。

  诗词

  引用

  十次总理记者见面会引用诗词摘录

  2003年3月18日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谈工作态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4年3月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2005年3月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我们面前的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行百里者半九十”。绝不能半途而废,当然我们将更加注重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采用经济机制的调节和经济手段的调节

  谈台湾问题: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2006年3月14日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形势稍好,尤需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谈台湾问题: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007年3月16日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谈中日关系: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谈反腐: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2008年3月18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谈台湾问题: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09年3月13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谈中俄关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0年3月14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行百里者半九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谈台湾问题: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2011年3月14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谈台湾问题:骨肉之亲,析而不殊

  2012年3月14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谈台湾问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2012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林则徐 温总理 诗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