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法制网记者 于呐洋
20多年前,他从战场上走过来,在战场上洒过热血的他,也把自己的右手永远留在了那里;
20多年来,他每到一个地方出差,总要去当地的烈士陵园走走看看,缅怀那些先烈。
近几年来,他发现一个让人痛心的状况,一些烈士陵园的管理状况堪忧。于是去年两会,他提出了一份关于建立国家烈士公墓的建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隔一年,今年的两会上,他再次提出这份建议。
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武警某部政委丁晓兵。
“我在调查中了解,目前我国大约有1.4万多个烈士墓,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规模较小。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保护不善等原因,许多烈士墓没能得到有效维护。此外,还有很多散落在民间的烈士墓,管理起来难度大。现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了,各方面都具备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实力和条件。”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微博)》记者采访时,丁晓兵说,我国至今没有集中的、大型的、国家统一进行管理的国家烈士公墓,建议集中建立国家烈士公墓。
前些年,失去右臂的丁晓兵到云南边陲寻找手臂的掩埋地,他没有找到,却从山坡的荒草丛中找出了十几座烈士墓。“当时我心里特别难过。我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就是想为这些牺牲的战友们做一点事儿,为他们找一个更好的安息之地。这不仅是一个人大代表的责任,也是一个军人的责任。从那以后,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要去当地的烈士墓看看。”丁晓兵说。
“每次站在烈士墓前,我就在想,当年这些先烈们是带着美好的理想去奋斗、去献身的,他们觉得自己为大多数人、为整个社会牺牲和付出是值得的。多年来,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生存、国家利益而拼搏奋斗,直至献出生命。这些人理应有个很好的安息之地。”丁晓兵动情地说,“我也打过仗,我也有牺牲的战友长眠在边疆。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热爱生命,但他们却为了国家,为了大多数人的福祉,去拼搏去奋斗,直到献出了生命。”
“这些年,我特别关注各地烈士墓的情况。我从网上看到有的地方把烈士墓推掉,开发商用墓园搞工程,我很气愤,也很难过。国家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丁晓兵说,我们应当建一两座有广泛影响、有示范作用的、让人闻之肃然起敬,达则洗礼心灵的国家级烈士公墓。
丁晓兵认为,国家的核心价值,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是需要长期培育的、需要教化的、需要一定的形式载体去加以引导的。国家烈士公墓的意义正在于此——它呵护的是一个民族经历磨难时“死生”间的力量传承。建设国家级烈士公墓,不仅是对烈士、烈属的最高告慰,更是在教化社会,旗帜鲜明地向全社会宣告我们在崇尚什么、弘扬什么、主张什么。
“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美国军人牺牲后都以能进入国家烈士公墓——阿灵顿公墓为最大荣誉。俄罗斯很多年轻人结婚时,新人穿着婚纱到国家公墓去缅怀。”丁晓兵介绍,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均建有国家烈士公墓。英联邦各国建立战争墓地委员会,管理安葬在2500座墓地中的170万英联邦战士;美国有闻名于世的阿灵顿公墓,三大政府专门机构管理数百万座烈士墓;俄罗斯更是由总统签署专门法令保护烈士墓地……
去年,丁晓兵关于建立国家烈士公墓的建议提交后,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让丁晓兵欣慰的是,去年,民政部已将此建议确定为重点建议,并召开全国性会议专门动员部署,要求在2014年10月1日前完成所有散葬烈士墓的迁移、整合、修缮工作,基本建立起管理保护机制。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维修改造烈士纪念设施的补助经费增加到了1.7亿元。
丁晓兵认为,在搞好烈士墓(园)及纪念设施普查统计的基础上,应该制定一部专门的法规,规范纪念仪式,建立健全公墓管理机制。
丁晓兵还提出,应成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烈士墓(园)及纪念设施,改革现有财政保障体制,建立国家专项经费开支;设立“烈士纪念日”,明确公祭日期、仪式、规格;同时,制定国家烈士公墓管理条例和革命烈士葬礼规定,实现国家烈士公墓管理使用规范化。
“希望我在两会上再次提出的这个建议,能促进更多人关注烈士公墓问题。这不只是起墓树碑的问题,更应该成为守护国家精神的公众认知。”采访结束时,丁晓兵这样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