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整天就围着水和火转,‘火’是森林防火,‘水’是抗旱。”云南省宜良县副县长李鸿对记者说。4月2日虽然是假期,宜良县的领导一个也没闲着:或是在山上巡山防火,或是到田间抗旱保春耕。
九乡彝族回族乡德马村早就断水了,村民们3月初翻山越岭找到一处落水洞,记者跟随村民顺着新踩出来的山路,手脚并用下到一处山间盆地来到洞口,听得见水声,却看不到水。村干部告诉记者,水在地下80多米深处,南方电网刚帮村里把高压电架过来,准备在附近的山头建一个400立方米的水池,4月10日完工。
宜良县素有“滇中粮仓”之称,但最近3年连续干旱,3年只下了一年的雨量。去年,宜良县的降水量在昆明倒数第一,目前库塘蓄水只占到计划的16%。
大旱之下春耕怎么搞?
宜良县农业局副局长袁川把记者领到耿家营乡的一处育秧点,还没手指高的稻秧青葱可人。他介绍,这是旱育秧,比水育秧省水、省地,村民们打理好秧田,浇一遍透水,撒上稻种后铺上稻草,再盖上薄膜,等发出芽来秧田也用不着整天泡在水里。“一亩旱育秧可以栽十六七亩田,是水育秧的一倍,抗旱还得靠科技。”
北古城镇农科站李正安站长给记者介绍了“变大规模抗旱为小规模抗旱”的“高招”——“集中育秧”:用一小块地集中培育好玉米秧苗移栽,比在大片地里分散种玉米省水。在风来村,李站长指着200多亩长势良好的早玉米介绍,玉米用地膜覆盖,比不用地膜省水近四成。
除了农业科技,科学的抗旱方法也很重要。调整种植结构,宜良县今年“水改旱”4.5万亩;今年县里农村土地流转将达到四成,农民租出土地变成工人搞规模经营,比一家一户你种萝卜他种辣椒更节水;一些工业用地占用水源条件好的坝区土地,通过“工业上山”被调到水利条件差的山上。
“有科学助阵,抗旱保春耕才更给力。”宜良县县长左广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