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门票涨了、台儿庄门票涨了……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迈入了“百元时代”,使得网友感叹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风景”。记者调查发现,景区涨价背后,除了有景区运营维护成本现实的考量外,更反映出现时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景区盲目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有专家表示,景区门票的价格应当与人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而抑制门票价格从根本上来说要改变部门所有制的现状,让政府部门进行管理,有经验的专业机构负责经营。
网民发帖“门票又涨了”
清明节期间,不少网民在网上发帖惊呼“门票又涨了”,“玩不起了”!
有网民披露:江西省发改委3月31日公布的消息显示,实行一票制的井冈山景区门票由原130元/人次调整为160元/人次,同时实行淡旺季票价浮动:旺季上浮最高价为190元,淡季下浮不限。而曾经一度免费的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4月1日起正式涨价,门票由每张100元涨至160元,一次性涨价幅度达60%。
门户网站上一项超过1000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认为中国景区门票“太贵了,门票支出已经严重影响旅游热情”的网友高达89.2%,仅有0.3%的网友认为“门票不贵,物有所值”。另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网友可接受的5A级景区门票心理价位在100元以内,其中约有61%的网友认为门票价格应在60元以内。
网友“壹壹零”说,很多景区存在攀比心理,跟风涨价,现在不少名山大川门票动辄数百元,超过了很多民众的承受能力,最终会损失消费者旅游的积极性,损害大众旅游权益。
高昂价格背后“三大推手”
记者调查发现,井冈山和台儿庄并不是景区门票价格高昂的孤例。统计发现,尽管有杭州西湖等不设围墙、免费向所有公众开放的景区,全国(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非淡季全票)中,近半数门票价格过百元。其中,价格在100元至200元的5A景区所占比例最多,达35.38%。而包括湖北武当山、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14个景区门票价格高于200元,所占比例超过一成。
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旅行网日前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也显示,从国内游客看,景点门票、交通花费最多的游客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21.92%、20.92%,其次才是购物、餐饮、住宿和文化娱乐。国内景区门票花费已经成为游客出门旅游的一大开支。
业内人士指出,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3年,因而不少国内景区“闻风先动”,上一次门票调整时间抢在了2006年。时逢第二个“3年解禁”,各地景区开始了新的一轮价格调整浪潮。
专家认为,除了景区运营维护成本等现实的考量,一路攀升的门票背后是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这“三大推手”。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认为,目前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景区发展产业单一,旅游产业链还未完全形成也是景区产生“门票依赖”的重要原因。“游客在景区除了买门票外,第二、第三消费还比较低。没有在餐饮、旅游纪念品方面的消费增加,门票收入占游客在景区的消费达80%至90%,多数景区事实上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
“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旅游门票收入的依赖也是景区频频涨价的重要原因。”楼嘉军认为,部分景区对旅游资源具有“独此一家”的垄断性,涨价底气十足,加上部分“以旅游立市”的地方政府,存在“外地人的钱不赚白不赚”的短视心理,财政长期依赖门票收入,为景区提价大开“方便之门”。
门票价格应与人民收入相适应
专家认为,票价合理化不仅需要引入长效的监督机制,规范不合理收费,还需要地方政府转变思维,变“小旅游”为“大旅游”。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相对来说旅游资源是稀缺的,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更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适当调价是可以理解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咨询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说,“对黄山等具有垄断性的国家旅游资源来说,必须引入监管机制,景区的收入与支出的透明化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第三方的介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教授不反对景区收门票,但门票的价格应当与人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面对各地门票的一片“涨”声,必要对票价进行抑制。
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认为,要让门票价格归于合理,还需要在定价制度上进行完善。他提倡对风景文物“护用并举”,避免“立法一刀切”,并推荐实行“分层收费”。即只对经营性的旅游产品收费,而公共性的旅游产品则对游客免费开放。
网友“钟学城”认为,对于涨价热,有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应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景点收费行为,尤其对于不正当收费应及时制止和查处,以保障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利益。
“现在不少古镇都拦起来收费,这里面的发展思路就有问题。应该是鼓励游客游览古镇,在古镇品尝特色美食、购买旅游纪念品,通过这些消费来获取收入。”楼嘉军认为,除了要对一味涨价有所限制,地方政府也应改变发展思维,鼓励景区结构调整。
搜狐网友“孙伟业”认为,只有改变依靠卖门票和涨价的经济模式,才能有利于降低旅游门槛、提高出游意愿,促进大众化旅游发展。
楼嘉军建议,应加快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观光经济”过渡到“度假经济”,拉长产业链。通过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开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旅游类型,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才能让游客感到物有所值,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网事”记者周蕊 王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