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记者跟随海监船南海巡航 讲述船员海上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5日08:42  中国广播网
2012年3月,中国海监75在南海巡航中。(中国之声记者白杰戈 摄) 2012年3月,中国海监75在南海巡航中。(中国之声记者白杰戈 摄)

  【导读】依照中国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中国海监总队,负责对我国管辖海域巡航监视,查处侵犯海洋权益、非法使用海域、损害海洋环境与资源、破坏海上设施、扰乱海上秩序等违法行为。刚刚过去的3月,中国之声记者白杰戈跟随海监船,到南海海域亲历了巡航执法的过程。《新闻纵横》从4月14日开始,播出他采制的系列报道。

  中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记者白杰戈)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海监船在东海和南海的巡航执法,受到公众关注。近几天,中国渔船在黄岩岛遭遇菲律宾军舰威胁,也是正在附近巡航的中国海监船赶到现场,及时实施保护。

  刚刚过去的3月,中国之声记者白杰戈就跟随海监船,到南海海域亲历了巡航执法的全过程。在昨天(14日)的《新闻纵横》节目中,记者介绍了海监执法队员在海上的工作状况,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在海上生活的特别之处。

  周洋戴眼镜,长头发染过。下班时间,她是一个“80后”女孩儿,卡拉OK唱范晓萱,也唱王菲,还跟同事玩三国杀。

  周洋:你要摸三张牌。

  换上蓝色的海监制服,进入工作状态,她就要操作视频监视系统,记录南海海面上外国石油平台的信息。作为越南语和英语翻译,有时候也要跟对方人员交流。

  周洋:有一次好像也是去看平台吧,有一条船说脏话,喊过来的,说那种比较粗口的英文,那时候就感觉很气愤。

  记者:你们怎么应对呢?

  周洋:我们只能按照预案来,他们讲粗口我们不可能跟着讲粗口啊。只能用强硬一点的口吻去应对他。

  记者:如果只是代表个人的话会想要骂回去吧?

  周洋:对啊,但是我们代表国家就不行,必须得按照预案上边的来。

  

  2012年3月,中国南海,夕阳下的外国钻井平台。(中国之声记者白杰戈 摄)

  周洋经常会是船上几十个人当中惟一的女性,她说,并没有觉得不方便。

  周洋:反正自己住一个房间,然后平时交流都是一样的,都没什么关系。

  周洋的一位领导告诉记者,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带着洋娃娃上船出海,还被批评过。而那个时候更需要克服的,是晕船的反应。

  周洋:刚开始第一次出海还是会有晕船的现象,是不适应,会吐啊什么之类的。

  晕船的问题,不论男女,在刚开始出海的时候几乎都要经历。

  执法队长余意:那次因为是一百多吨的渔船,比较小,所以晃得比较厉害。晕,吐得一塌糊涂,三天没吃饭,黄胆水都吐出来了。有一个哥们儿没东西可吐,吐血了。

  船长王云也不例外。

  王云:吐出来是那种……发绿,是胆汁。后来就慢慢适应了。

  记者:有什么适应这个的办法吗?

  王云:慢慢习惯吧,时间长一点就好一点,不过有一些人每一次都还是晕。

  2012年3月,中国南海,一座外国钻井平台和附属的油轮。(中国之声记者白杰戈 摄)

  驾驶台旁边挂着一个倾斜仪,像一把倒挂的折扇,弧线向下,一根指针从角上垂下来。船遇到风浪左右摇晃,扇面跟着倾斜,垂直向下的指针就在扇面上指出晃动的角度。记者所搭乘的这一次航行比较平静,船最多倾斜到十度。对于很少坐船的媒体记者来说,这样的摇晃程度意味着站不稳、走起来一下失重,一下超重,甚至可能恶心、吃不下饭。而在船员和执法队员看来,这已经算是风平浪静,伙房的师傅们照常准备晚饭。

  厨师:现在是黄金季节啊,这样的海况最好了。你们运气好啊。今天这样,对我们来说还算是风平浪静的,这种海况对做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要是晃到二十几度,那个就有影响了,人站都站不住,工作起来就很不方便了。

  后厨的大型炒锅都是固定在地面上,防止颠簸摇晃。到了风浪大的时候,就要把几个活动的小锅也固定起来。

  厨师:用松紧带绑起来。

  记者:用松紧带绑起来,或者下边垫上防滑垫?

  厨师:垫厚一点。像那些小船,就煮粥都煮不了,会甩出来。

  这一次半个月的巡航,船上带了1000斤的鸡鸭鱼肉和1800斤蔬菜,航程过半,师傅们择菜的时候已经要扔掉一些枯黄的菜叶。

  记者:蔬菜是不是得算一点路上的损耗?我看现在放久了,已经要择掉一些了。

  厨师:对,越往后损耗越多。

  记者:最后差不多要择掉一半?

  厨师:差不多。

  记者:往后走就要准备一些能放得久的菜?

  厨师:对,叶菜不太耐放,往后就是包菜、圆白菜、大白菜、洋葱、土豆……一般半个月问题都不大。

  2012年3月,中国南海上的外国钻井平台。(中国之声记者白杰戈 摄)

  如果遇到临时延长航行时间,食物供应就可能紧张。

  王云:曾经有一次,去年6、7月份,当时计划15天,我们干了21天。吃的什么都没了,我们就等着第二个编队来现场交接,后来因为某种特殊情况,拖了几天,吃的最后就剩下冬瓜了。那个编队过来接替我们,我们这个编队就赶紧往三亚跑,跑了一天以后到三亚以后赶紧补给。

  这样的时候,过了原定返航的日子人还没回来,家人也会担心。整个航程里,大多数时间没有手机信号,广播电视的接收也不太稳定。晚饭后,有船员在夕阳下的甲板上绕着圈走,算是散步,也有船员把一块海绵垫绑在钢柱子上,用来练拳击。船舱底层的一个小房间,还可以打乒乓球。

  记者:这么晃还能打?

  船员:这很晃么?不算晃。打两下就没感觉了。这不算晃,这叫正常。

  常年的巡航生活,让船员和执法队员习惯了风浪和颠簸,也让壮美的海上风景,长翅膀的飞鱼、多彩的热带鱼,这些在我们看来新鲜和惊奇的东西,都只能成为他们工作的单调背景。

  余意:四面都是水,看多了就没感觉了。

  记者:你这个新鲜感维持了多长时间?

  余意员:两个航次吧。

  记者:跑了两趟就不新鲜了?

  余意:对。

  记者:觉得最枯燥难熬的是什么时候?

  余意:时间长了都是枯燥的,基本上跟外界断了联系,最长的有20多天。有信号的话基本上都跟家里报一个平安,不让他们太担心。

  记者:有没有印象在海上长时间没信号以后,第一次打回电话?

  余意:当时打了老婆就....。。感觉她好像流泪了,因为时间很长。  

  2012年3月,中国南海上的外国钻井平台正在作业。(中国之声记者白杰戈 摄)

  王云刚做海监83船长的时候,孩子早产。

  王云:每次出去,哪怕15天或者20天,再回到家,看到小孩感觉都不一样。

  记者:小孩那会儿正是长得快的时候。

  王云:小孩多病,做过三次手术。

  记者,做手术的时候你都在身边吗?

  王云:有两次都在外面。

  这一次在船上,记者没有见到海监83的政委欧海鹰,船长王云告诉记者,欧政委在去年底的一次巡航之后,从船上直接去了医院做手术,多年的航海生活影响身体,他恐怕不能再回到船上了。

  海监队员的辛苦付出,让人敬佩,而在未来,海监执法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明天的《新闻纵横》将继续播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更多关于 海监船 船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