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意见发布 将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7日07:18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4月17日消息(记者刘乐 肖志涛)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我国将用的五年时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去年3月23日出台的改革意见,至今已施行一年有余。而如果从1995年的全国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会议召开算起,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进行了17年。时间之长,反映难度之大,可见一斑。那么,改革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改革之后会产生哪些影响?

  事业单位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如果从1995年全国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会议召开算起,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这盘大棋已经下了整整十七年,这次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以及未来5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阶段性目标。

  可见,这盘棋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在这场改革中,许多政府部门既是推动者,又是被改革的对象,这种“刮骨疗毒”、“自断经脉”式的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

  毛寿龙:现在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我估计五年以后基本上就实行新的机制了。对领导干部来讲,他逐步会取消行政级别,在某个岗位上工作并不是说终身是什么级别。很多事业单位都是副部级,不可能永远保住。

  砸掉“铁饭碗”

  然而,正如《意见》所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这和当初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而与国企改革已经被逼到悬崖边上,不改不行相比,此番事业单位改革显示出更多的主动性和有计划性。

  毛寿龙:国有企业改革很多企业就卖掉了,而且实行破产、并权了以后,或者说所有制改造以后,他整个和国家没关系。事业单位改革,你怎么改,还是和国家有关系的,因为毕竟是公益性的服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说,国有企业改革是危机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是发展需要,这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在5年目标之下,根据《意见》,事业单位被划分为三类:“参照公务员类”,即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划入政府序列;“自收自支”类,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被推向市场;“财政补贴”类即公益性事业单位,将从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推进,采取“管办分离”等办法完善治理结构。

  事业单位转变为行政机构,意味着在目前国情下,将有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由原来端着的“铁饭碗”变成“金饭碗”,而与此相对,也有一些事业单位的人可能因此被砸了“铁饭碗”。如何划分事业单位的性质,这是此番改革的难点所在。

  毛寿龙:首先事业单位的一部分行政编制或者转变为政府的公务员行政编制或者职能归公务员,它自己并入到事业单位,事业编制可以说只减不增。而且进入机构改革的事业单位,进入行政编制以后,他它的编制也不是新增加,需要调剂的。这次改革应该说从制度上或者说从根本上改变事业单位“铁饭碗”格局。

  单独划分出来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事实上,早在2008年,就有一些地方率先向事业单位改革迈出了第一步。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省市,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试点改革。

  目前,全国共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其中,有3000多万名正式职工,900万名离退休人员。这次改革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对他们来说,改革,意味着什么?

  刘老师是来自黑龙江的一名大学教师。这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将被划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对这类事业单位,将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而承担义务教育的学校被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补助和保障一词之差,对教师来说却很敏感。

  刘老师:现实一点来说,改革,可能教师关心自己的收入问题。不管做怎样的变革,今天收入的多了改革就是好事,今天收入少了就是不成功的改革。我觉得差额,中间的差距应该小一点,专科院校,本科院校以及研究生、博士生点,政府国家给予的补助更规范化,减少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

  和基础教育一样,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根据《指导意见》,也都被划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是否意味着公立医院、公共文化场馆等将会有更加充足的财政保障,不再为“创收”发愁?医疗卫生、科研文化真正回归公益?许多人也充满着期待。市民杨先生:

  杨先生:我觉得这个《意见》最可贵的是将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单独划分出来,明确提出科研、文化、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由国家财政支持,回归公益。如果改革真能做到这一点,就拿医疗机构来说,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不再需要靠卖药为生,医生靠工资就能体面的活着,不想歪门邪道,可能医患矛盾就能解决了,我们看病也不会那么贵了。

  事业单位改革对于高等教育、非基本类的医疗服务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也有自己的看法。

  毛寿龙:比如说高等教育、非基本类的医疗服务,是可以实施部分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的,这样也有利于事业单位本身的活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在区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公益一类政府的责任会越来越明确,会加大财政投入。对于公益二类,让这类机构更具有市场的性质,但是完全推向市场也不是,因为它必将具有公益性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