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4月20日电(记者 商意盈) “黑名单”企业为何胆敢一再作案?——浙江新昌问题胶囊事件追踪
早于去年就在当地药监部门抽查中“落马”的两家企业,在日前浙江新昌县查处问题胶囊事件时,又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药用空心胶囊,赫然出现在被查封企业名单中。本应在政府重点监控范围的“黑名单”企业为何胆敢一再作案?
被查封企业实为“惯犯”
截至17日上午8时,新昌县公安机关已对2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共查封涉及生产问题胶囊的新昌县卓康、华星、瑞香、林峰4家有限公司。引人关注的是,此次被查封的4家企业中的两家,其实早就被列入当地药监部门的“黑名单”。
新昌县药监局副局长孔定洪说,在去年的抽检中曾发现12起胶囊企业原料和产品违规问题,此次被查封的卓康胶囊有限公司和华星胶丸厂,都在去年药监部门的抽检中因为原料和成品发现铬超标,被处以罚款和没收原材料、产品的惩处。
据了解,卓康胶囊有限公司和华星胶丸厂只是新昌胶囊企业中规模并不大的两家,年产值为1000万元左右,而当地效益最好的胶囊厂产值可达到上亿元。
在卓康公司,记者看到,成品仓库散乱堆放着标有“食用明胶”的明胶原材料和已经包装成箱的胶囊成品。在生产车间,到处都是半成品胶囊以及调制好的颜色添加剂。而华星胶丸厂则大门紧闭,被贴上了封条。
新昌县共有43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1000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三分之一。在儒岙镇,胶囊产业占据当地财政收入的40%以上。
因为此次问题胶囊事件,全县所有胶囊企业被停产整顿。记者17日来到被称为“中国胶囊之乡”之称的新昌县儒岙镇,看到所有的胶囊生产厂家都已经停工,工厂内没有工作人员进出,就连街边的胶囊、明胶批发店都已经不再营业。
恶性竞争和监管乏力导致“铤而走险”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唯低价是图的竞标机制导致企业不得不千方百计压低胶囊价格,形成恶性竞争。新昌沃洲胶丸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法堂说,药用明胶和工业明胶价格区别很大,一般药用明胶价格1吨超过5万元,每万粒胶囊出厂价一般为90元至100元;工业明胶价格1吨约为2.5万元,每万粒胶囊出厂价比药用明胶生产的胶囊便宜40元左右。
业内人其实都能分出药用明胶和工业明胶的不同。如果使用药用明胶,每万粒胶囊的盈利不过几元钱。现在药厂都实行低价招标模式,如果不能通过各种办法压低价格,一些小胶囊企业根本没法生存。”石法堂说。孔定洪说,按照规定,药监部门只负责监管药用明胶,质监部门只负责监管食用明胶。生产胶囊的原材料应为药用明胶,如果企业使用食用明胶,只要铬含量不超标,依旧属于合法范围,因此监管存在难度。药监部门对当地企业每年一般进行两次抽检,分为计划性检查和突击检查,今年3月底4月初进行过一次抽检,结果尚未出来。
除此之外,地方监管部门查而不处、罚而不严。据孔定洪介绍,在抽检中发现问题的企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仅仅分别被处以2万元至5万元的处罚,没收的问题原料和成品当场销毁。一位胶囊厂商告诉记者:“抽检‘中招’,上了‘黑名单’,损失撑死不过10万元,用三四吨工业明胶代替药用明胶就把钱赚回来了。”
加强政府监管刻不容缓
新昌县空心胶囊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宏辉说,药品招标工作中低价竞标的“一刀切”策略,单纯注重价格的高低,失去了政策与市场的平衡性。他建议,实行政府指导价下的市场竞争制度,核算最低成本,严守质量关,各企业必须凭借生产资质、产品质量和配套服务进行公平竞争。
一家大型医药公司负责人表示,在药品监察方面,处罚的惩戒力远没有跟上暴利的吸引力,导致部分胶囊生产企业一而再再而三违法犯罪。必须对食品、药品生产销售链条进行层层监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谨防小隐患拖成大问题,损害整个行业和产业。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建议,首先必须保持监管的独立性,彻底杜绝监管人员和被监管对象相依共存,提高基层监管执法的公信力;其次要厘清部门责任,充实基层监管力量,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构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监管体系。
据了解,问题胶囊被曝光后,新昌县立即成立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展开调查处理。浙江宁波、嘉兴等地也迅速开展涉嫌铬超标药用空心胶囊清查工作。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将部署全省药用辅料质量专项检查工作,将空心胶囊生产企业列为重点,加大检查力度,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律依法严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