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中科院院士称今年全球地震频发无关世界末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6日15:59  环球时报

  环球网实习记者周旭报道,2012年以来缅甸、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相继发生地震,玛雅预言中的2012世界末日真的会到来吗?2012年4月26日,北京地质学会在北京大学举行“院士讲地灾”高峰论坛,来自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三位院士就地震预报与中国未来地震活动等问题做出报告。

  地震发生有周期与2012无关

  进入2012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有数据统计,仅4月1日至4月18日,全球范围内共发生地震325次,其中包括8级以上地震2次,8级以下6级以上地震1次。

  这样密集的地震频次让人不由得想到玛雅预言中的2012世界末日,地震是2012的信号吗?中国科学院院士邓起东在接受本网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地震的发生是有周期的,与2012无关。”

  邓起东指出,从1900年以来,全球有几次地震活动的高潮。一次是在1950年-1965年间,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经历了频度高、震级大的地震活动,震级最高的是1960年的智利9.5级地震。而从2001年起未来15年内,世界又将迎来一次地震活跃期,虽然印尼刚刚发生了8.6级强震,但未来5年内还会有地震发生。但这并非世界末日信号,而是地球板块运动、能量释放的正常现象。

  日本大地震十余年内中国华北相对安全

  根据历史上的地震数据以及地震带分布图显示,我国许多地区位于地震频发的地区。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人们担心中国是否会在2012遇到地震的劫难。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石耀林表示,每次地震都是地球迅速释放缓慢积压的地壳应力的结果。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于欧亚地震带之间,也受到2011年日本3•11地震的影响。不过,日本地震也为本地区释放了地球应力,所以未来十余年,中国华北地区相对安全。

  邓起东院士则指出,从与地震活跃板块的关联性来看,关联最为紧密的是青藏高原南部和东部地区,也就是说,该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而未来5年,全球地震活跃期间,中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新疆等地区则相对安全。

  学会与地震相处地方预报很重要

  中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带来的直接损害以及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极为重大。所以,地震的预报成为地质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2008年汶川地震的短临预报缺失让中国地震预报工作饱受质疑。在此次论坛上,中科院院士石耀林、邓起东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都表示,地震前的异常情况与是否发生地震存在不对应性。作为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评委会的专家,他们指出,汶川地震前的异常现象很少,所以虽然在中长期预报中已将其划在危险区域之内,但却在短临预报上造成了遗憾。

  石耀林介绍道,中国目前已有地震监测台站1300多个,中国正致力于从经验预报到数值预报的转变,使地震预报更准确。而对于地震的短临预报,赵文津指出,群众预报和依靠地方经验的预报仍然非常有效。2008年汶川地震时,绵竹一监测台站的监测员雷兴和通过观测井里鱼跃水面的异常现象判断将有地震,他的一声呼吼便让土门镇向阳村的80余人免于灾难。

  邓起东院士也介绍说,我国成功预报的地震已有247次。他也指出,由于电波速度比地震传播的速度快,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地震预警系统比较健全。虽然没有具体的日程表,但我国也正在探索建立这样的预警机制,以减少地震带来的伤亡和损失。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中科院 地震 世界末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