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专家称事业单位改革动力不足 吁解决好养老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9日15:40  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杨辉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一年多之后的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公布,意见指出,5年过渡期内,事业编制只减不增,5年内将逐步取消公益类事业单位行政级别。 

  一年多以来,广东、山西、上海、浙江、重庆等5个试点省市,事业单位改革分类工作进展较快,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然而,就广东已经先行先试的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看,压力与挑战依然严峻,有的改革甚至举步维艰。

  比如,部分已经推行改革的事业单位,变成“亦政府亦企业”,处于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双重压力之下;另外一些难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则深陷“非政府非企业”的窠臼,改革难以展开。

  事关广东两百万“事业人”的这项重大改革,将如何推进、又将带来哪些改变?

  改革样本

  剥离官方背景,知易行难

  广东有500多家质监检验事业单位,国有全资的约占78%,可见,这类技术机构仍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

  “我的单位是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副厅级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员工700多人。”阿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对外人来说,要搞清他们单位的名字和性质,很不容易。“事业单位改革以来,我们单位名字改了几个,此前叫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叫做广州电气安全检验所,现在大家一般称为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所。” 

  刚过而立之年的阿强是一线员工,他一直是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见证者。 

  阿强的工作就是负责电气产品的检测。不过事业单位的身份已经跟他关系不大,阿强只是靠检测产品的业务量吃饭,他也没有政府财政掏钱的养老金,单位给他买的是医保和社保。 

  “改革后,有时业务量大,收入就高;业务少,几个月都没有奖金。”阿强说,政事分开后(政府和事业单位分开),他的单位还是接受省质监局的行政领导,单位领导也是副厅级干部,单位的业务来源是省里和国家分配:承担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下达的电气产品和其他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统一检验和定期监督检验。由于提供服务质量口碑不错,阿强说自己的单位在市场大潮中“活”得还不错。 

  “我们做出检测报告,还要送到北京。检测费用我们拿一部分,北京拿一部分。整个单位的财政来源是自己挣一部分,财政也会提供一些。”阿强说,“现在的检测市场,国内外竞争很激烈,提供的检测服务越多,我们报酬越多,单位也在不断扩大业务量。我们单位虽然还有财政拨款,但是企业化管理已经十分明显了。”

  类似阿强所属单位这样的质监检验事业单位,广东省还有500多家,其中广东省质监局直辖和垂直管理的就有近130家。500多家质监检验机构中,国家级的检验机构127家,省级检验机构113家,地、市级的检验机构126家,县级132家。在这些检验机构中,国有全资的超过390家,约占78%,可见,这类技术机构仍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 

  一直参与2007年以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广东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质监技术机构的法人地位已经明确。 

  “各质检机构的法人地位逐步明确、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并实现了质检技术机构在财政上过渡和转化:事业单位职能由财政核拨向核补过渡;经费由核补向自筹过渡;人员向企业化管理转化。” 

  改革关键

  待遇不能下降,重在养老

  “要保证这些人收入不降,就要完善辅助的单位年金、补偿养老金制度。如果这些单位的人员流失了,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广东环保部门下属的一家事业单位员工李明得知事业单位改革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惆怅,原本已经花白的头发,又添了几根银丝。2010年,广东省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李明所在的事业单位申请了公益一类,目前他的单位是政府财政掏钱养着,单位依然没给职工买社保,暂时还是财政负责他们养老,医疗全部是公费。李明所在单位实质意义的改革未开展,单位领导还在观望。“事业改革搞了好几年,我们单位进展不大。”李明说。 

  李明当年从其他单位跳槽到现在的事业单位,是希望“混”到副处级的职务,然后可以“转”为公务员。“事业单位行政级别5年内取消了,只能再拼这5年了。”李明说,他感觉广州不少事业单位还有很多人跟他一样,幸运的话,5年内可以“上岸”当公务员。“大家都在暗暗竞争。” 

  李明如此期待从“事业人”“转型”为公务员,是由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养老、医疗等待遇方面差别实在太大。这种差别也让事业单位职工对改革积极性不高,导致事业单位改革在一些部门难以推行。 

  “虽然现在我们还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还是财政掏钱的养老、公费医疗。一旦改革后,事业单位人员被打包进城镇职工社会保险里面,那就不是一点点差别:处级以上干部退休金8000元一个月,而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保才2500元。”李明说。 

  采访中,一些专家向记者坦言,事业单位改革存在“两头热、中间冷”,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广东的事业单位改革主导单位除了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外,并没有其他政府部门在着力推进,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广东已经进行了6年的改革试点,却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还未全部完成。 

  “改革的原动力不足,是制约改革深化的阻碍之一,主要表现为事业单位的既得利益者对改革仍抱有迟疑或观望态度。”广东省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部分事业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不愿意改革。“在现行的体制下,事业单位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 它们既提供公共服务, 同时也是主管部门利益所在。行政主管部门担心改革将使其部门利益受到损害, 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其次, 有的主管部门习惯于现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担心改革带来不稳定因素。再次,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职工安于现状,担心改革后现有利益得不到保障, 保不住‘铁饭碗 ’,使改革缺乏内驱力。”这位负责人这样分析动力不足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表示,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这些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而改革的最主要方面还在于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谌新民认为,改革要注意对老员工的保护,对中年人则要既保护又要发挥他们的作用。“不能降低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比如参公管理人员,原先退休拿退休金,如果改革后变成社保,他的收入要降很多。要保证这些人收入不降,就要完善辅助的单位年金、补偿养老金制度。处理好这些情况,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人才不流失。改革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效率,如果这些单位的人员流失了,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改革前景

  形成法人治理,财政断奶

  事业单位应该和政府行政部门划清界限,最终形成独立法人的局面。说到底,还是让事业单位更加独立,不用财政掏钱,同时提供更高效的公共服务。 

  改革的前景如何?不少官员、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一致认为:改革后,事业单位应该和政府行政部门划清界限,最终形成独立法人的局面。说到底,还是让事业单位更加独立,不用财政掏钱,同时提供更高效的公共服务。

  广东省编办表示,在事业单位管理方面,广东正在借鉴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做法,探索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破除管理行政化。所谓法人治理,即淡化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通过独立的理事会来管理事业单位,而理事会成员则是吸纳社会精英、服务相对方组成。 

  同时,对于事业单位改革后的地位问题,广东正在探索事业单位实行法定机构试点。目前已经出台了《在部分省属事业单位和广州、深圳、珠海市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省编办已在广东省公路管理局、航道局、代建项目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分省属事业单位和广州、深圳、珠海市试点法定机构。“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指导省直和广州、深圳、珠海法定机构试点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省编办表示。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广东事业单位目前有200万员工,相对于全省8000万户籍人口来说,每40个广东人,就要养活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全国共有126万个事业单位,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95万个,纳入政府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共计3000多万,900万名离退休人员。5年内的改革涉及所有的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估计,事业单位改革将涉及1亿人。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事业单位使用的财政经费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3左右。以广东省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为例,2011年省级财政总支出1810亿元,按照1/3比例计算,广东事业单位占用省级财政费用将略超过600亿元。这与广东省财政厅公布的用于改善民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为638亿元、占总财政支出的35%的数据,基本吻合。

  如今,人们更关切的是,这笔占财政收入三分之一的费用,能否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被更高效地使用、获得更实际的产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改革 养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