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河南南阳女医师因医疗纠纷服毒 经抢救已苏醒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4日02:34  新京报
5月8日,河南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医师张娟在遗嘱中写道:“在医院天天面对领导训斥,病人家属的无理要求。”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摄   5月8日,河南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医师张娟在遗嘱中写道:“在医院天天面对领导训斥,病人家属的无理要求。”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摄

张娟 28岁,河南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儿科住院医师。 张娟 28岁,河南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儿科住院医师。

此前患者送给张娟的锦旗,称她“服务热情,医术精湛”。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摄 此前患者送给张娟的锦旗,称她“服务热情,医术精湛”。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摄

  ■ 人物简介

  张娟 28岁,河南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儿科住院医师。

视频:女医生不堪忍受医疗纠纷压力服毒自杀来源:东方卫视《东方新闻》

 

  5月8日,河南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的女医生张娟留下一份遗书,在家服毒自杀。后被家人送到医院,目前,已从深度昏迷中苏醒,趋于稳定。

  事发前,张娟曾接诊并治愈一名新生婴儿。婴儿出院后,因再次发高烧,患者家属电话咨询张娟。后返院治疗,突然去世。

  患者家属以“治疗不到位”索赔15万。

  不堪患者家属和医院的双重压力,张娟写下遗嘱,选择以死自证清白。她在遗嘱里写道,不愿“在医院天天面对领导的训斥,和病人家属的无理取闹”。

  闻讯,病人家属称,他们不是针对某一个医生追责,而是要儿科给一个说法。

  院方称,他们对于医疗纠纷、突发事故有一套自己的处理程序。此前,医院并没有对张娟进行训斥。“若真有训斥,也是科室管理严格的体现。”

  张娟的家属则表示,医院在处理医患纠纷时,应该明确责任,不应让医生承担不应该的责任。

  □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河南南阳报道

  “当一个人的一片真心,却得到病人家属如此的打击与对待时,我真是伤心透了。难道只有我死了,才能证明我的冤屈?”

  5月8日,因一起医疗纠纷,河南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28岁的儿科医生张娟陷入了绝望。

  在写下这份遗嘱后,她选择服药自杀,试图以此证明自身的清白。

  压力大,女医师自杀

  患者家属一再地说“一条人命来换另一条人命,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局”

  张娟含着泪回到家时,母亲张瑞娥感到一丝不安。“很奇怪,她是个从不轻易哭的人,除非受了很大的委屈。”她回忆说。

  5月8日中午,刚从医院值完夜班的医生张娟回来,她向母亲哭诉:“他们敲诈我,责任都推到我身上了,我实在受不了这委屈。”

  几天前,张娟曾在家中跟张瑞娥说,她曾诊治的一个婴儿去世了,她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责任,但家属一直找她麻烦,还到医院去闹。

  “大不了咱辞职不干了,想干啥干啥。”母亲张瑞娥劝她。张娟转身离开,砰”地将房门反锁进卧室。

  张瑞娥理解女儿的愤怒。张娟自小向往医生这份工作。2008年,从牡丹江医学院毕业后,来到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工作。

  在科室,张娟是“业务骨干”,同事评价她:“工作出色,个性要强”。

  在护士袁真眼里,张娟“能力很强”,很多患者找她看过一次病后,回头还会继续找她治疗。

  在工作中,第一次遭遇患者家属找她闹,张娟很在意。

  下午3点左右,一直将自己反锁在房内的张娟突然冲向卫生间,张瑞娥听到一阵呕吐声。

  张瑞娥发现事情不妙。张娟蹲坐在马桶上,眼神呆滞,脸色发黄,嘴唇发紫。她怎么询问,张娟就是不开口。张瑞娥赶紧喊回张娟的父亲张子富,将女儿送到附近的医院抢救。

  后来,张娟的主治医生张鸥证实,张娟吞食了约400片的地高辛,这是一种强心药,最严重时一天吞食两片也可能会中毒,引发生命危险。

  “我万万没想到她会服毒自杀。”事发后,张瑞娥哭着说。同样“万万没有想到的”还有王勉(患儿的舅舅)——张娟遗书中所提及的“医闹”家属之一。王勉说,当天,他在上网浏览新闻,看到张娟自杀的消息,自己整个人就呆了。

  吞药自杀前,张娟在遗书里写道:“在医院天天面对领导的训斥,病人家属的无理要求,就拿这件事来说,领导把责任归于我没有嘱咐家属来医院诊治。我已经受够了这样的委屈。我尽职尽责为病人治病,却得来如此待遇。”

  事发后,王勉一再地说“一条人命来换另一条人命,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局”。

  出院后的电话咨询

  正在家休息的张娟接到王默的电话。王默的儿子再次高烧至40度,他问张娟,该怎么办

  王勉和张娟只打过两次交道,第一次是和姐夫王默询问外甥王小新的病情。“个子矮矮的,脸蛋圆圆的,看起来是个普通姑娘。”

  张娟耐心解答他的疑问,让他好感倍增。“张医生是个很可以的人。”王勉说。

  4月20日,外甥王小新在河南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出生,体重仅2.3公斤,这名“低重儿”,还伴有脑缺氧症状,后转入张娟所在的儿科救治。

  婴儿出生后,呆在保温箱里12天,一直由住院医师张娟负责治疗和照顾。

  5月2日,医院通知婴儿的父母王默夫妇,儿子已经病愈,可以带回家。

  当天下午三点半,王默和妻子抱着儿子准备离开医院前,为感谢张娟的悉心治疗,一向沉默寡言的王默特地跑到医生办公室和张娟告别。

  忙碌中的张娟抬起头,笑呵呵地说“再见”。

  5月2日晚上9点多,儿子再次发烧,高烧至40度。正在家休息的张娟接到王默的电话。他问张娟,该怎么办?

  “当时我问家长孩子是否有其他异常状况,家属否认,还说孩子吃奶良好,问其病史,家长说带着孩子坐过公共汽车……考虑患儿目前已松解包被,体温不降,随即告诉他可口服退烧药‘功臣再欣’,并嘱咐他喂药半小时后再给我打电话,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张娟后来在遗书中写道。

  找不到“功臣再欣”,王默给儿子服用了另外一种退烧药。

  5月2日当晚,遵张娟嘱咐,喂下退烧药,儿子安静地睡去,王默以为儿子的病情会有所好转。到深夜11点,再次量体温,发现仍高烧40度,王默坐不住了。

  王默冒雨骑一辆摩托车出门。“我找了好几个村诊所,都不开门。”

  后来,在村里一位亲戚的帮助下,附近一位小有名气的老医生最终给看了诊,建议“孩子从哪儿来就送到哪儿去治”。

  王默找来一辆小面包车,载着儿子前往南阳医专附属医院,直到5月3日凌晨2点半才抵达。

  与此同时,对此尚不知情的张娟,没有再等到王默的咨询电话,在家里睡去。“当时患儿只是高热,如果物理降温,加之口服退烧药,半小时后体温逐渐下降,自可无大碍。”张娟在遗书中写道。

  然而,她并不知道,王家人对她的“信任”,在一夜之间已转变为“愤怒”。

  婴儿去世

  得知儿子死亡,王默第一反应是“天都塌了”:盼望了10年的孩子,只在世上活了12天

  第二次见面,面对张娟,王勉对她的印象已完全推翻,他直接质问张娟:“你对孩子的病指导上有误,难道不应该承担责任吗?”

  5月3日凌晨,患儿被送到医院后,一名值班医生接诊,对患儿进行检查,发现其体温上升到41.5度,她判断,婴儿患了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或“婴儿闷热综合征”。

  这是一种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

  “送来时,孩子的病情就已很严重了。”儿科主任王荣林说,“已经烧了5个小时。”

  婴儿立即被送进儿科ICU病房。

  5月3日上午七点半,王荣林与其他医生对患儿进行会诊治疗。

  上午9时半左右,王荣林向家属宣布:婴儿抢救无效,死亡。

  王荣林说,患儿死亡主要原因是高烧时间太长,家属疏忽大意,再加上是出生才10多天的新生儿,身体太弱。

  得知儿子死亡,王默第一反应是“天都塌了”:盼望了10年的孩子,只在世上活了12天。

  至今,他仍记得只见过一面的儿子:在保温箱内,穿着纸尿裤的孩子全身红彤彤的,小小的双手轻轻地挥动,极力想抓住什么。

  今年将近40岁的王默,是第一次真正做父亲。已经8岁的大儿子是他和妻子王筝领养的,结婚10多年,夫妻俩一直四处奔波,治疗不孕不育症。

  妻子最终怀孕,让王默欣喜不已。在他看来,“终于得偿所愿了”。儿子出生后,王筝也定下请客时间,准备向亲戚朋友公布喜讯。

  然而,儿子在庆祝前过早地夭折。

  5月3日上午,来上班的张娟在走廊里撞见了王默,对方在默默地落泪。这让张娟觉得“很突然”。

  不是指责某位医生

  王家人的愤怒并不是针对张娟个人,他们并没有认为是某一位医生的责任,而是要求儿科给一个说法

  “为什么在电话里不嘱咐我们立刻去医院?”第二天,5月4日,王家人堵在王荣林办公室质问。婴儿去世后,张娟和家属之间信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指责。

  此时,张娟意识到,她被扯进了一个漩涡。

  据患者家属说,在5月4日对峙时,张娟坚称,家属打来电话询问,她自己只是电话指导一下,并不关她的事。在当晚的电话中,她已嘱咐家属给患儿服药半小时后再打电话给她,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而王家人则声称并没有听到这样的话。

  当时,张娟的情绪有些激动,大声冲着一旁低头落泪的王默说:“你说你到底有没有听到?”其中一位家属看到此情景,认为张娟态度不好,于是猛地拍了桌子,朝张娟冲过去,作势要打,并大声喊:“他都这样伤心了,你还吼他?”

  站在一旁的王荣林,赶紧将张娟拽到身后,并要她离开,张娟气呼呼地扭头走了。

  “我们已经尽力了,该怎么治都治了,该用的药也都用了。我们科室没有责任。”事后,王荣林跟家属解释。

  “我们怎么知道他们是不是尽力了,是不是采取了最有效的措施,只有一位值班医生和值班护士进行治疗,我们可以信任吗?”王勉说。

  王勉说,王家人的愤怒并不是针对张娟个人,他们并没有认为是某一位医生的责任,而是要求儿科给一个说法。

  在儿科的医生、护士看来,张娟被患者家属逼到了墙角,挨了骂,如果不是有人拽着离开,她还可能会挨打,这让她感到委屈和愤怒。而对方提出15万的索赔,也让每月收入仅2000元左右的张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王勉说,此前向医院提出15万的赔偿要求,只是“一时的气话”。

  不明晰的责任认定

  如果张娟有责任,医院指出,该怎么承担怎么承担;如果没有责任,那就清楚地告诉她

  5月10日,经过抢救的张娟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从昏迷中苏醒。

  还躺在ICU病房的张娟并不知道,这场纠纷并没有因她的自杀行为而告终。5月11日上午,王家人再次来到医院,推翻了原本答应的1万元赔偿。

  同时,还有一名律师陪同。“我们要走法律途径。”王家人说。会谈中,和医院再次发生争吵,并引来警察。这次“谈判”,双方依旧是“不欢而散”。

  王家人称,他们曾有两次来医院协商,也只是与王荣林见面。协调中,他们从未见过代表院方的领导,只有王荣林一再与他们协商,并称希望他们不要将此事闹到医院领导那儿。

  对此,院方解释,科室主任有一定的处理权力,也可能是在分管领导的指示下做出的处理。

  并称,此次婴儿死亡,他们不存在任何过失。

  院方称,他们对于医疗纠纷、突发事故有一套处理程序,首先科室要跟分管副院长汇报情况,由分管副院长指导处理。但医院通常建议患者及其家属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另外,医院还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

  在此次纠纷中,张娟的父亲张子富认为院方的态度暧昧不明,“如果张娟有责任,医院指出,该怎么承担怎么承担;如果没有责任,那就清楚地告诉她。”

  张子富说,张娟对工作要求很高,总希望尽善尽美,不希望一直这么不清不楚。

  在遗书中,张娟也提到医院带给她的压力:“在医院天天面对领导的训斥,病人家属的无理要求,就拿这件事来说,领导把责任归于我没有嘱咐家属来医院诊治。我已经受够了这样的委屈。我尽职尽责为病人治病,却得来如此待遇。”

  而王荣林则否认了这一说法。她说,科室确实通报了婴儿死亡的情况,但她的措辞是“困难时期,共同面对,共同承担责任”。

  院长赵付生得知儿科遭遇“医闹”后,严厉批评王荣林,王也曾将批评转达给张娟,“但我并没有训斥她。”王荣林称。

  对张娟称受到医院领导的训斥,院方解释说,他们目前还不了解情况,需要在张娟出院后进行调查,若真有训斥,也是科室管理严格的体现。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勉、王默、王小新均为化名)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更多关于 医疗 纠纷 自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