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甘肃岷县致47死雹洪灾害反思:靠喇叭铜锣预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0日03:35  工人日报
  5月14日,岷县瓦结小学的孩子们从满是泥泞的学校前走过。 岩石 摄   5月14日,岷县瓦结小学的孩子们从满是泥泞的学校前走过。 岩石 摄

  5月17日,甘肃岷县“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头七”,遇难者的坟头前匍匐着痛不欲生的遗属和亲友。这一天,又有两具遇难者的遗体在当地泥泞的废墟与河道中被发现。

  次日下午,岷县方面再次通报了最新的伤亡情况:死亡人数从45人,变为47人;失踪人数从14人,减少为12人。

  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残酷的事实:失踪者生还的希望已十分渺茫。

  5月10日17时32分至18时15分,甘肃定西境内发生特大冰雹及强降雨,岷县受灾最重,18个乡镇35.8万人受灾。灾后,岷县政府始终慎用诸如“百年一遇”这样的词汇,但是,在多次场合的正式汇报中,他们依然承认:“这次灾害降水强度之大、山洪来势之猛、受灾范围之广、灾害损失之重,在我县历史罕见。”

  当地县委的一位干部解释说,自己查了30年以来的灾害记录,没有如此严重的记载。

  “幸好灾前已有预警和预防,才避免了更大的伤亡。”灾难当头,当地许多干部既心痛又纠结。事实上,当地发生过“躲过一劫”的生动故事:35岁的禾驮乡哈地哈村村民包永平,在暴雨来临前1个多小时,听说汛情后便使劲地敲响铜锣,扯着嗓子在村子里喊,最终全村928位村民在泥石流到来之前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但无论如何,“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还是给人们留下了沉重的话题——灾后第三天,甘肃省召开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省大反思。

  灾前24小时,岷县刚刚签订“防汛责任状”

  “虽然降雨量不到70毫米,但是降雨时段太集中,在一个小时之内灾难已经遍布全境。”岷县县委常委史学华这样介绍。

  在当地许多受灾群众的记忆里,山洪泥石流袭来时的惨状远超人们想象:碗口粗壮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更粗壮一点的大树连树皮都被山洪和泥石流扒净,冲毁的房屋、家具和房椽拥堵在河道,抬高河床,洪水甚至在一个自然村冲出了一条2米多深的沟壑,洪水过后村庄一分为二……

  每一次灾难都给人们留下惨痛的记忆,但是每一次灾害也必有先兆。

  岷县的先兆,从进入5月就已经开始——昼夜的温差突然加大,雨水明显多于往年。过完“五一”,岷县县委、县政府就开始忙碌防汛的事。5月9日下午,县政府一反常规将全县乡镇的党政领导和全县抗旱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开会。在往年,类似的会议大多安排在当年夏末。

  县政府在这次会议上做了两件事:一是县领导和各乡镇签署责任书,二是部署重点区域的汛期检查,疏通泄洪沟道。

  但就在24小时后,“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还是让岷县遭遇重创。

  “幸好岷县已经建起了灾害预警体系,才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的程度。”参与岷县灾情成因研判的一位专家曾发出如此感慨。

  据了解,5月10日下午,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了暴雨预警,并通过县、乡、村、社四级防汛预警体系,发出了通知。遍布全县的403名村级灾害信息员通过鸣锣喊话、挨家挨户拍门通知的方式,通知群众向高处撤离,才使本次伤亡大大减少。

  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既然已经签署“防汛责任书”并启动了防汛预警,岷县难道真的逃不过这一劫吗?

  岷县,距离汶川不远,距离舟曲很近

  “5·10”灾害,与岷县相邻的渭源县和漳县也遭遇重创,渭源县8个乡镇、4万人受灾;漳县6个乡镇、6939人受灾,死亡7人。

  在“5·10”灾害发生前,在许多人心中,岷县还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名字。当受灾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在地图上搜索这个名字,结果就惊奇地发现,“岷县,距离舟曲县很近,只有几十公里,离汶川也不是很远。”

  汶川、舟曲,都与沉痛和灾难连在一起。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甘肃的陇南、定西、天水等地也遭波及,记者从兰州赶往重灾区陇南采访,岷县就是必经之地;2010年8月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岷县更是唯一的通道。

  在甘肃,岷县不仅以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出名,“岷县点心”也是当地一道有名的小吃。在舟曲受难的日子里,救援物资都要从岷县经过,善良慷慨的岷县人不仅开辟“绿色通道”,还将一车车的“岷县点心”送到舟曲。

  记者依然记得,两年前结束在舟曲的采访返程时,曾在岷县借宿一夜,当晚才知道,就在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时候,岷县同样受到暴雨侵袭,县城的供水供电甚至一度中断。

  今年5月13日,记者在岷县茶埠镇沟门村采访,一位村民拉着记者来到一处被洪水冲开的沟壑前,指着裸露的地表断层用浓重的方言说:“你瞧瞧,我们这个地方地表的黄土层很浅,1米以下都是碎石头,汶川大地震把这里的山石震松了,遇到暴雨就是泥石流。”

  这位普通的村民令记者惊讶,因为他朴素的陈述,与记者刚刚拿到的一份权威的分析报告极为“吻合”。按照“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水利抢险及灾后重建现场工作组成因研判小组的专业分析,岷县多属石质及碎砾、风化岩石堆积山体,地形复杂,山势陡峭,黄土覆盖层较薄,砂砾和风化岩石直接裸露,植被稀少,部分区域滑坡和泥石流发育、发生频繁,加之受汶川“5·12”大地震影响,加剧了岷县境内的山体破碎程度,致使调控泥石流形成因素与过程的能力有限,一遇强降雨,短时内极易形成径流,进而引发泥石流。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这个专业的分析,可是每一个岷县人似乎都知道,灾难其实就在自己的脚下,随时有可能爆发。因此,他们才有了“防汛责任书”、才有了“四级防汛预警”,但是,灾难还是来了,来得不是“猝不及防”,而是“防不胜防”。

  “许多自然灾害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只能尽可能地预防灾害、降低灾害的损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一位干部如此说。

  撤离缺乏演练 , 预警 “ 基本靠吼 ”

  5月17日,对禾驮乡哈地哈村村民包永平来说,是幸福的一天,他和另外两位灾害信息员“火线入党”,入党仪式极为隆重,来自省市县乡的四级党政领导来陪着他一起宣誓。

  现在回想自己当初的举动,包永平仍然心绪翻滚。

  当上灾害信息员,对包永平来说纯属偶然。2011年10月12日,岷县为403名村级灾害信息员建立了档案。同年11月21日,他到县里参加了灾害常识、灾情上报、灾情统计的业务培训。

  5月10日那天,包永平接到通知后拿起一面铜锣和手持扩音喇叭就出了门,他的吼声通过喇叭有一种沙哑的电子味道,在那天下午传遍了整个山村。喇叭和铜锣是包永平手中仅有的工具,但是任凭他将手中的工具使用到极致,许多村民的行动并不迅速,有些人刚从田里收工回来,人困体乏,还想着观望着再看,最终包永平和几个年轻人只好挨家挨户地排查,见了老人和小孩就背着跑。

  和包永平同一天入党的石门村农民包文明,也是一样,在那天曾背着70多岁的老人与洪水赛跑……

  不论包永平还是包文明,他们的故事中不乏“勇敢者”的力量,令人敬仰。但是,作为村民生命安全的“守护者”,他们在灾难面前显得势单力薄:预警“基本靠吼”,装备仅仅是最原始的铜锣和手持扩音器;村民包括他们本身就缺乏规范的防灾训练,大灾来临时,他们面对的是从未经历过逃生演练的父老乡亲……

  岷县山多、地少,农村的房屋大多是“择河而居”,许多人将房屋盖在了河道边或洪道的两旁。一位曾在当地工作多年的老领导感慨说:“这是人与水争地”,不“争”吧,当地“十年九旱”;“争”吧,盖起一座房,就等于埋下了灾害隐患。

  记者在当地采访,可以明显感到当地的极端气候:一天之中,气温数变,早上六七摄氏度,中午就升高到二十七八摄氏度;分明已经入夏,当地却突然下了一场雨雪。

  如此极端的天气极易造成冰雹、暴雨等自然灾害。为此,气象预报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当地的气象却屡受百姓诟病。17日下午,一场小雨已经下了半个小时,但气象局这才发出迟来的“预报”。

  据岷县气象局介绍,目前定西市只有一座华家岭测雨雷达站,与岷县直线距离100多公里,只能覆盖全县部分地区,迟报、错报难以避免。市里已计划在岷县再建一座雷达站,土建已完成,但因维护成本高等原因,至今仍未装好。

  岷县全县有重点沟道47条,普通沟道147条,这其中有60多条沟道,无钱修缮。此次灾害中,年久失修的沟道频频发威,将鲜活的生命裹挟而去。

  目前,甘肃全省正在经历一场防汛减灾的大反思。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全省的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大家从十个方面进行深刻反思:深刻反思防灾减灾工作重视程度够不够,深刻反思防灾减灾意识强不强,深刻反思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不完善,深刻反思防灾减灾协调联动机制顺畅不顺畅,深刻反思隐患排查整治及时不及时,深刻反思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达标不达标,深刻反思防灾减灾队伍的作用发挥得够不够,深刻反思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深入不深入,深刻反思应急保障能力强不强,深刻反思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健全不健全……

  面对入夏以来全国各地从南到北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面对岷县的“5·10”灾害,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甘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岷县 冰雹 洪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