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退休年龄政策有哪些问题,是否需要调整,应该怎样调整?记者采访了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
寿命长了23.5岁
退休年龄未变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源于20世纪50年代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而在制定这个政策时,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
但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出现了矛盾。
“从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但绝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退休年龄不提高
养老保险难持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制度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提出:“退休年龄不提高,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肯定不可持续。”
郑秉文算了一笔账,一个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是50岁,之前缴养老保险费15年,退休后的生活还有至少二十四五年。个人和雇主一年缴费是其工资的28%,在基金投资收益率为5%的情况下,仅能勉强维持15年的40%工资。
“长期看,要想维持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就必须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和提高退休年龄。”郑秉文坦言,但这个事情牵涉的群体大、利益复杂,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
弹性退休制
是理性方案
郑功成认为,小步渐进地延长退休年龄再加上弹性退休制恐怕是比较理性的解决方案。
“我国需要建立弹性退休制,就是能使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人能够多工作,能使缺乏劳动能力非常愿意按时退休的人及时退休。”郑功成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