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我国新一代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4日09:42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邱学雷)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近日,我国推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120吨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研制成功,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该型发动机将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为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该项目于200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以研制出能够适应未来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发展需要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为立项目标,由国防科工局(原国防科工委)牵头协调组织,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制。

  该型发动机是我国首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无毒无污染等特点。据了解,它的研制成功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该项目是我国航天工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典范,填补了我国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技术空白,缩短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奠定了我国未来航天动力系统发展的技术基础。二是项目的研制成功,是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航天工业发展要“出成果、出人才、出模式、出经验”要求的具体体现,带动了我国民用技术、特别是工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三是该项目的研制成功,是航天动力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全国大协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表现,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据介绍,该型发动机工程在研制过程中,突破了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关键技术70余项,获得了近20项国防科技成果及相关专利授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发动机研发体系;培育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研制、生产试验经验;围绕该型发动机研制所需的近50种新材料攻关,促进了相关领域基础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相关工业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带动作用。

  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国防科工局按照满足未来发展、缩短技术差距,培养人才队伍、积累先进经验的工作思路,针对发动机各阶段研制特点,组织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其所属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工作重心,不断摸索和创新管理模式;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全程参与发动机研制工作;全力以赴协调解决制约发动机研制的关键重大问题,做好服务保障,保证了研制工作顺利开展。

  国防科工局方面表示,按照“航天发展,运载先行”的原则,将协调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有关单位,抓好运载火箭后续研制工作,实现我国运载能力的整体跨越,使我国运载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更多关于 新一代 火箭发动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