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火箭改进30多处更可靠
已进入燃料加注前准备阶段人控“天神之吻”,航天员怎么做到
14日,专家对长征二F遥九火箭状态进行审议,这是火箭加注推进剂前的最后一次审议。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神舟九号任务开始正式进入火箭加注准备阶段,发射测试站地面设备技术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最后一次模拟加注演练。
火箭推进剂加注工作15日实施,届时发射工作将进入不可逆程序。火箭推进剂工作的最佳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因此加注前将进行三次降温,以确保合适的温度。加注一般在发射前24小时内择机进行,届时载人飞船、航天员等系统均处于待命状态。
即将“飞天”的神舟九号飞船除首次启用女航天员外,还有一个首次,那就是与天宫一号的“天神之吻”将首次尝试人工完成。
神九火箭改进30多处更可靠
“十全十美,神箭神奇”悬挂在航天城内神舟宾馆的楼梯过道处。
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二F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介绍:“这是长征火箭的第十发,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十全十美,神箭神奇’!”
荆木春说,发射神舟九号的火箭,和发射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的火箭为同一批次,从大的状态来说是一样的,但进行了比较大的改进,有30多项更改,目的主要是提高可靠性。
饮用水和食品已装入飞船
神九14日也进入燃料加注前的准备阶段。神九船箭组合体紧紧包裹在发射塔架中,披着淡淡的阳光傲立在发射区,再过两日,它将再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虽然火箭、飞船的测试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发射塔架上的工作看上去并没有想像得那样紧张,但就在发射场地下,有大量的数据通过光缆从发射塔传输到指挥控制大厅,火箭系统部分工作人员也坚守在塔架上,配合加注工作人员铺设管道,为后期正式加注做好准备。航天员的饮用水和食品已装入飞船。
每天2000元放气球探气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说,此前历次神舟飞船发射分别经历过春、秋和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春季和冬季风沙大、气温低,比较难选择发射日,但是夏季几乎没有雷暴天气,少量的雨不会形成雷暴,主要是面临高温的考验,所以在夏季发射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每天早晚,气象台都会升起一个乳白色的探空气球。工作人员介绍,探空气球和携带的观测设备共约1000元,一天就要放飞2000元。
发现
北京产蝴蝶随神九飞天
这是神舟系列飞船
首次搭载活体蝴蝶升空
“神九”即将发射,除三名航天员外,飞船里还有一批新“乘客”——蝴蝶。
这是神舟系列飞船首次搭载活体蝴蝶升空,而这些“太空蝴蝶”产自北京顺义的七彩蝶园。
七彩蝶园占地面积超过65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活体蝴蝶观赏园。园内养殖蝴蝶30余种,年产蝴蝶约500万只。园区选取了两个品种——白带锯蛱蝶和软尾亚凤蝶的活体蝴蝶蛹和蝴蝶卵,搭载“神九”飞上太空。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 2009年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曾搭载蝴蝶(帝王斑蝶和小红蛱蝶)进入太空,并在太空成功度过了几个月的时间。■据法制晚报、新民晚报
对接过程
1、寻找
怎么对接?手柄操控犹如驾驶汽车
宇宙空间站距离地球表面约300公里,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绕地球运行,其速度为枪弹的10倍。宇宙飞船在找到国际空间站后,要以相同的高度及速度飞行,当两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将飞船连接口与空间站对接。整个对接过程采用手柄操控,犹如驾驶汽车。
航天员用空间六分仪确定目标航天器的位置。
1000m-400m
由飞行计算机修正飞船和目标航天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并切换到自动接近模式。
2、瞄准
从300m~400m距离开始,航天员利用光学瞄准镜上的对接目标点,完成位置保持、绕飞及到目标航天器的最后停靠操作。
400m-100m
两个航天器不能与太阳在同一直线上,否则会影响观测。
3、手控
手柄遥控加速变轨,这部分要耗时45-90分钟,最终使两者调整到统一轨道上。
在最后10米会进行最后的碰撞对接,而这只需要不到5分钟。
视频观测距离,手柄遥控前进。
100m-1m
从手控接近开始到进入地球阴影区的时间不小于25分钟(红色区域)。
对比
美偏爱用“人控”,俄罗斯当“备份”
记者统计发现,美国较多地应用人控方式,而俄罗斯则主要采用自动控制方式。美国在其“双子星座”和“阿波罗”计划中都使用了人工控制方式来完成航天器的交会和对接。
【更安全】
美国较多地应用人控方式
其中“双子星座”计划的总结报告中就有这样的评价:事实说明,航天员在交会操作中广泛地参与是可行的。航天员能够指导制导系统的主要操作,而且在制导系统失灵时也能完成各阶段的飞行任务。此外,报告称,手动对接,航天员还能发现和检查出系统故障,采取措施确保飞行任务的完成。
【要减负】
俄罗斯侧重于自动模式
与美国相反,俄罗斯(前苏联)比较侧重于自动模式的应用。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人工控制模式的研究。从“联盟”2号和3号交会起,就应用了人工控制的交会对接系统。此后,“联盟号”、“联盟”T和“联盟”TM飞船与“礼炮号”空间站的交会与对接,有的使用自控,有的使用人控。
不过,俄罗斯(前苏联)以人工控制作为自动控制的一种备份,在研制出全自动交会对接系统的同时,对人工控制系统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之能够减轻航天员的工作负荷,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有困扰】
对接最头疼的是“追尾”
空间交会对接被称为航天安全“鬼门关”。由于飞行器速度极快,两个对接航天器在对接前,以每小时2.8万公里运行。因此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航天器“追尾”碰撞。
迄今为止,美俄共进行了200多次交会对接,从成功率上看,手控交会对接的成功率更高,原因是出现故障时航天员可以随机应变。
现场光线强弱很重要
事实上,导致对接失败的原因还有:飞行器发动机点火失败导致变轨失败。飞行器雷达故障导致的无法判断两飞行器位置,以及飞行器自身系统故障导致的飞行器对接失败。其实,手控方式还要受光线的影响。就像通过电视看室外足球比赛一样,转播的清晰度会受现场的室外环境影响。
迄今为止,美俄共进行了200多次交会对接。美国对接以手控为主,俄罗斯以自控为主。
美国失败次数:2
苏俄失败次数:15
对接发生时,要求其轴向误差不能大于18厘米。
18cm
0.2cm/s
两个航天器在最后对接时要求的速度。
美俄(苏)对接事故一览
1966年
美国“双子星座”8号飞船与“阿金纳”飞行器人工对接后,飞船猛烈滚动旋转。航天员阿姆斯特朗不得不将飞船与“阿金纳”分开,并改用手动控制,才使飞船稳定下来。后查明是因人为扳错开关造成姿控系统故障。
1971年
载人交会对接也曾发生过故障,1971年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同年发射了联盟-10载人飞船对接,由于对接机构出现故障,造成航天员无法打开舱门进入空间站,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1997年
俄罗斯“进步”货运飞船撞上了和平号空间站光谱舱,发生了“追尾”,造成了太阳电池板损坏、舱段漏气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