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洋 首位女航天员 爱做可乐鸡翅
■ 个人简历
刘洋 女,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
●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
●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6月15日,神九航天员乘组名单公布,刘洋名列其中。
选拔 从两名女航天员中胜出
刘洋的娴熟技能、开朗个性,给考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层层选拔,她和另一位女飞行员成为中国首批女航天员。
2009年,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悄然启动。经过层层选拔,刘洋与另一名女飞行员组成了中国首批女航天员。当时,两人都已婚,尚未生育。
女航天员的选拔条件与男航天员相似,在杨利伟的建议下,选拔标准增加了一条“必须已婚”,并加上一句“生育过的优先”。
然而,当杨利伟作为面试官见到刘洋时,进入最后一轮选拔的6名女航天员候选人中,包括刘洋在内有5人尚未生育。
刘洋的娴熟技能、开朗个性,给考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层层选拔,2010年5月,她和另一位女飞行员成为中国首批女航天员。
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两位女航天员都通过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乘组的初选。
按任务安排,两人中将有一人执行此次任务。今年3月28日,乘组名单确定。根据最终考核结果,刘洋入选神九乘组,代号03,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的管理。
训练 从不拿“女性”当借口
“宇宙对我们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宽厚,因此我们要接受与男性完全一样的训练。”
进入航天员中心,经过近3000个学时的学习,到执行任务前夕,预定训练内容全部完成。“刘洋训练时间虽然比我们短,现在已经完全跟我们步调一致,超出了我和刘旺对她的要求。”景海鹏说。
根据任务安排,在神舟九号飞船上,03号刘洋则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的管理。她与其他两名男宇航员分工不同,但太空给人带来的挑战并不会因为性别而有所区别。人类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曾感慨:“宇宙对我们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宽厚,因此我们要接受与男性完全一样的训练。”
刘洋记得,当年一进入飞行部队,队长就告诫女飞行员们,你们必须漠视自己的性别,任何时候不能拿“女性”当借口。
印象 果断,很有生活情调
模拟训练中,突然出现“失火”信号,这时,正在监视同伴操作的刘洋,第一时间根据操作手册发出指令:“撤退!”
两年前面试刘洋时,杨利伟发现,刘洋家很有生活气息——每盏灯都不一样,有羊皮纸外罩的,有美人鱼图案的;屋子虽小,还在角落里垒起了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榻榻米”。
刘洋说,这都是丈夫的功劳。舍弃武汉的安逸生活,随刘洋来到北京,丈夫是她的坚强后盾。而第一次见到杨利伟的刘洋,称自己是用“仰望”的眼光看他。“心中充满了敬仰。”刘洋回忆,在面试结束后,她和其他姑娘们跑着去和航天员们合影。
在航天员训练中,女性温柔也会不时流露。
“前段时间搞组合体模拟飞行,休息都在模拟舱内进行。”景海鹏说,“按照程序应该她先就餐,但她非得让我们先吃。训练间隙短暂休息,她一定会把水杯端到我们面前。”
作为女航天员,刘洋也柔中带刚。景海鹏介绍,一次地面模拟训练中,刘旺和他全神贯注实施交会对接,突然出现“失火”信号——这是教员们给乘组设置的应急题目。这时,正在监视同伴操作的刘洋第一时间根据操作手册发出指令:“撤退!”
“这种情况在实际飞行中概率太小,但她能清晰、迅速地发出指令,很难得,说明她特别自信、果断。”景海鹏说。
业余 擅长演讲,喜欢做菜
别人相夫教子是一种幸福,但我在飞行中获得的幸福也是别人体验不到的。
刘洋曾在航天员中心举行的演讲比赛中,讲述自己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一路走来的幸福与感动,拿了冠军。她被公认“口才好、文笔好”,是出色的业余主持人。
她喜欢看历史、小说、散文,还准备把“百家讲坛”录音带上飞船。她喜欢做菜,可乐鸡翅、石锅拌饭最拿手,也给父母织过围巾。
刘洋说:“我喜欢孩子,也热爱生活。相夫教子是一种幸福,但我在飞行中获得的幸福也是别人体验不到的。既然有了飞行的机会,我必须好好珍惜。”
据新华社电
■ 现场特写
女儿待飞 母亲喜泣
6月15日下午15:00,“神九”新闻发布会召开,守在电视机前紧盯着屏幕的刘家人,看到穿着宇航服的女儿刘洋出现,长舒了一口气,刘洋的母亲牛喜云喜极而泣。
刘洋成为“神九”女宇航员的消息传出后,她的母校也掀起“飞天热潮”。刘洋曾就读过的郑州市第十一中学、郑州市第三中学、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实验小学,纷纷在校内外挂起了与刘洋有关的条幅、喷绘,校内的宣传栏开设专版,介绍刘洋的经历和航天知识。
昨天,刘洋高中时期的班主任武秋月的爱人庞人龙,拿出拍于1995年5月的一段珍贵视频,当时刘洋还是高一学生。那时,庞购买了一部摄像机,为了练手,他拍摄了武秋月为孩子们上课的情景。
其中有一段刘洋的特写镜头,刘洋对着地球仪,面对全班同学用英语讲解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镜头里,扎着马尾辫的刘洋有些羞涩,站在讲台前,轻轻转动着地球仪,寻找着中国的位置。
她当时的英语还不是很流利,遇到“卡壳”时还不好意思地笑。17年后穿着宇航服的她,面对更多的媒体镜头,褪去当年的青涩,显得自信、从容。
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仲玉维
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内向,没想到她一开口就表现得非常开朗,这才知道她在飞行部队就经常当业余主持人、参加演讲比赛。后来我到她家里看了看,也感到挺意外。大多数飞行员家里都很简单,但她家特别有生活气息,看得出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杨利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