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中亮 浙江省航天院士专家校园行昨天在宁波启动。
在神舟九号飞船上天的日子里,航天、天体物理专家龙乐豪、吴岳良、李惕碚三位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型号副总设计师尚增雨在宁波、台州、绍兴等地和学生们谈航天,并就神舟飞船、探月、太空电站等话题接受媒体专访。
只有做足地面试验 才允许上天
去年冬天,神八飞船上天,实现了天宫一号实验空间站的两次对接。尚增雨透露,神八回归后,科学家花近半年时间分析了它带回来的海量数据,最终得出结论,神八的表现接近100分。按照这一结论,若神舟八号飞船搭载航天员上天,中国人在空间站里行走的时间将往前推一年。既然如此,神八为什么不搭载乘客?
尚增雨解释,飞船载人上天技术已成熟,但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存在变数,若长时间对接不上,飞船能量消耗殆尽,航天员和飞船面临着无法返回地球的危险。
中国航天人如此谨慎,因为他们尝过冒进的苦果。1958年,中国仿制导弹成功,在大跃进的年代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自制导弹技术,没料想自制导弹上天才20秒就坠毁。此后,主持航天研究的聂荣臻元帅定下“航天70条”,其中提到:只有做足地面试验,才允许上天。
飞船都能造 为啥造不出客机的发动机?
长久以来,中国造客机的发动机依赖进口。同学们纳闷,能飞上太空的飞船中国人都能造得出来,在大气层里飞行的发动机我们却总搞不定?
龙乐豪认为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力量。航天技术是每个国家的核心技术,拿再多的钱也没地方可买,1960年代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航天人无依无靠,破釜沉舟般憋着一股劲造出了火箭、卫星、飞船、空间站。与航天技术不同,航空设备早已商业化,美国的波音,欧洲的空客用优秀的产品吸引着中国的航空公司,既然能买到成熟且价格可以接受的产品,研发的迫切动力自然不如航天。
龙乐豪认为,这就是中国的航空技术始终被航天技术甩在身后的根本原因。
中国航天技术列世界第三
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这是国际航天界的顶尖技术,如今我们已掌握了这一技术,那么,我们的航天实力就已达到甚至正在超越美国。
对此,尚增雨认为,载人航空、空间站对接技术,我们的确已走得很远,但还有不少航天技术和美国差一截,综合评价,中国的航天实力依然排在美国、俄罗斯之后,列世界第三,超过欧盟已是不争的事实。
龙乐豪泼了盆冷水,最近十多年间,因为新一代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迟迟没有问世,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排位已从世界第四滑落至世界第六或第七。
眼下,中国火箭和西方最大的差距是运载能力,我们只能装载12吨,人家一次可以把20多吨的物体发射上天。两年后,中国的火箭有望迎头赶上,届时将问世的新一代火箭,装载量可达到25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