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虽然在幕后没你真不行
神九发射成功之时,人们的目光会集中在那喷火的瞬间,会永远记住三位航天员的面孔,会为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而骄傲。此时此刻,还有一群人,他们的心情更加激动,但他们的故事却往往不为人知。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前,全国人民再次听到他清晰发出“5,4,3,2,1,点火”的指令,他就是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零号指挥员,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三位零号指挥员——王军。
数学尖子生走出陕西农村
“零号指挥员在我们内部叫测试发射指挥员,‘0’体现的是一种调度关系,任务八大系统的号位是以‘0’开头的两位数,再往下的三级操作号手是3位数。”王军清晰耐心地解释着。
1969年,王军出生于陕西凤翔。1987年,高考过后王军被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提前录取。“当时看了专业介绍,觉得航天、卫星这些概念很神秘、很神圣,没多想就填了。”那时,王军并不知道,他是因为高考数学成绩特别优异,才被选中的。
不挑剔环境见证航天巨变
1991年大学毕业,王军被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戈壁滩的冬天,寒风刺骨。夏天,成群的苍蝇黏着人飞,怎么挥手都赶不开,直往人嘴里钻。当时的航天城缺少新鲜食品。从库房里拿出来的猪肉,钢印上赫然印着:1981年。缺水是更大的问题。打一盆水,连盆底儿都看不见。干燥的气候,让初来乍到的王军总流鼻血。
几年后,有人走了。出国、经商、各谋前程。王军没有走。“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我并不挑剔环境。”
王军的第一个岗位是燃料剂加注库房控制台操作手。燃料有毒,接触时需要戴防毒面具和手套。1992年,某型卫星发射前夕,王军负责火箭燃料加注。火箭起飞的时候,地动山摇。王军内心的自豪感也跟着一起升腾。这一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考虑到王军所学专业,领导把他调到试验技术部。工作一段时间后,他选择脱产读研,给自己充电,以更好地服务岗位。
1996年,研究生毕业的王军又重新回到戈壁滩。这时,新的载人发射场快要建成,整个航天城的系统、岗位设置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念口令外要熟知各分系统
2008年,王军第一次担任零号指挥员。“他工作细致,令人放心。”前任零号指挥员、发射测试站站长郭忠来如此评价王军。
王军真正为全国人民熟知,还是去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时。担任零号指挥员的他,通过面前的5个话筒清晰地发出每一条指令。
“第一次担任载人航天任务的零号指挥员,难免会有一些压力,但是总体来说还好。”王军说。电视机前的观众并不知道,在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发射后,这位零号指挥员又继续忙于调度工作,整个通宵未眠。
在王军年仅10岁的儿子王志杨看来,爸爸就是一个“工作狂”。
“他每天晚上都要10点以后才回家。”小家伙向记者告状,“火箭才是他的儿子。”
王军何尝不想多陪陪家人?但零号指挥员,并非只是电视镜头前看到的念念口令那么简单。“对每个分系统都要有详细的了解,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要有基本考虑,头脑要保持高度清醒。有时晚上做梦,都是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在王军的记事本上,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每日工作内容。
王亚平 首位女航天员候选人之一
学习好身体壮小镇因她成名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以盛产樱桃闻名,近日,这个小镇又因走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候选人之一王亚平而进入公众视野。
张格庄镇张格庄村位于福山区以南20公里,紧靠烟台的水源地——门楼水库。用当地村民的话说,这里的土壤和水质很好,又是丘陵地带,适合种植樱桃。1980年,王亚平就出生在这个樱桃之乡。
在这个村子只要提起王亚平,村民们仍然习惯称她为“开飞机的那个姑娘”。
在张格庄村村北一处山坡下,王亚平家已是大门紧锁。门上挂着一块“光荣人家”的牌子。邻居说,王亚平当上飞行员后,区里为她家颁发了这块荣誉牌。王家的四间平房略显低矮,村民说,王家陈设十分普通,但一张王亚平与“高级首长”的合影令王亚平父母自豪。
6月10日,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候选人,众多媒体记者蜂拥而至。王亚平的父母疲于应付,于11日离开家,不知去了哪里。
王亚平是长女,还有一个妹妹。王亚平的父母与其他村民一样,靠种植樱桃为生,即使是王亚平当上飞行员。
王亚平参军后回家次数不多。邻居们对她的印象止于“开飞机的姑娘”,直到她的名字频现于媒体之上,不少邻居感叹,“没想到这姑娘还要进宇宙,真是不得了”。
6月13日,王亚平就读过的张格庄村小学、烟台市第23中学、福山区第一中学,均拒绝了媒体记者的采访。校方称,还不确定王亚平会不会执行神九飞天任务,不便多说。
王晶晶是王亚平的小学同学,回忆起小学时的王亚平,王晶晶用“爱跑爱跳的一个人”来概括。除了学习成绩优异,王亚平的体能也很出色。王晶晶说,伯父王智兴是当年村小学的体育老师,当年,他常说王亚平有成为优秀长跑运动员的潜质。
姜文忠,烟台市第23中学教师,“她当时个子不高,但活泼爱笑,学习成绩还特别好”。姜文忠说,初中4年,王亚平的学习成绩一直处在前列,还不偏科。1994年6月,王亚平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山一中。姜文忠回忆,当时常带学生爬山,王亚平总是一溜小跑,第一个登上山顶,而且显得很轻松。
杨彦 北京飞控中心此次任务总调度
波联系天与地应急情况多
前天,在合练现场,被网友誉为“天宫神八哥”的杨彦波正忙碌着,相比于半年前的青涩,这位帅小伙更平添了一份稳重。
杨彦波说,这次,组织指挥关系更复杂了,应急情况更多了。作为联系天地的唯一纽带,此次任务的总调度必须协调各方,随时随地迅速判断和准确领会专家组的决策意图,进行指挥调度。
在调度台前,记者看到一本红色的调度日志,“今天干了什么”、“出现了什么问题”、“下一步如何改进”等信息一目了然,杨彦波几乎出现在每一次的联调记录中。他告诉记者,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结束后,他和同事们几乎没有休息就立刻投入到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加班加点仍然是家常便饭。
杨彦波告诉记者一个颇具戏剧性的细节,“有一个周末的下午给大家放了半天假,第二天一上班,部门里9个调度全部理了发。我们科长还开玩笑说,‘咱们真是步调一致啊。’其实是大家都太忙了。”
对于“天宫神八哥”这个称号,杨彦波表示,“这是一种赞誉,也是一种压力。”虽然经受住了去年实战的检验,他认为自己还有差距。“我们部门的肖龙就是我的榜样。从神舟六号开始就担任‘总调度’,每次任务都完成得出色漂亮。”
“现在开始进行天地视频通话测试,各单位做好准备。”大厅里响起杨彦波洪亮的口令声。随后,他告诉记者:“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与其他任务的最大不同在于要完成地面与航天员的天地通信。坐在那边调度台前的乔毅是这项工作的总调度。”顺着杨彦波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位书卷气十足的年轻人。“如果把飞控中心比作整个任务指挥的大脑,通信系统就是遍布全系统的神经。遍布五大洲的地面测控站、分布在太平洋的测量船,所有的信息都在这里传输。”乔毅形象地描述着自己的工作,“我们必须确保各种数据传输可靠、万无一失,为任务搭建一条平坦通畅的信息链路,当好‘千里眼’和‘顺风耳’。”
综合本报记者 商西 张剑 通讯员 谢波 姜宁 新华社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