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鹏)昨天,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司长刘正均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表示,“三公经费”并非公款出国旅游、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的同义词。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界定“三公经费”概念和口径,健全和完善支出标准。
刘正均表示,“三公支出”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这些方面的开支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这次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首先“三公经费”概念不够清晰。目前,社会公众对“三公经费”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有的甚至将其视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公款出国旅游、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的同义词,而目前政府在公开“三公经费”时没有进行必要的解释,有可能误导社会公众。
其次是“三公经费”标准不完善。目前对国内公务接待尚无明确标准,外宾接待费和出国住宿费标准分别是1998年和2001年开始执行的,与实际情况已有较大差距,造成部门超标准列支现象比较普遍。
最后是“三公经费”口径不一致。这个情况,既反映在各部门“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口径不尽相同,也反映在预算批准的标准不统一方面。
刘正均认为,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对“三公经费”认识和理解上的混乱,影响预决算公开效果和政府公信力。审计署认为,当前在深化“三公经费”公开的同时,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界定“三公经费”概念和口径,健全和完善支出标准,并严格审核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提高“三公经费”预算的准确性和执行的严肃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