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校企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9日13:52  中国教育报
 6月27日,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制造技术竞赛中,选手在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本报记者 樊世刚 摄    6月27日,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制造技术竞赛中,选手在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本报记者 樊世刚 摄

  企业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而职业院校的目标是人才培养,合作的最大障碍是目标不一致。

  ■本报记者 张婷

  有这样两个故事:一所职业院校的负责人带着学生,跨越了几个省市、3000多公里,跑了十几家企业,最终也没找到合作伙伴实现订单培养;一家企业老总,急着扩厂投产,厂房建好了、设备买好了,就是招不到合格的技术工人。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单单是一次比赛,更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平台。校企之间,都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寻找到合作者。

  企业青睐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支援部部长蔡建国是本次大赛“智能电梯装调与维修”赛项的特邀裁判。谈及参赛初衷,蔡工笑道:“这次比赛可不简单,选手们操作的迷你设备相当于现实中的四层电梯。其中,电梯故障题目是现场生成的,连裁判都不能预知。我们期待在大赛中能找到敢于突破现有套路解决问题的选手。”

  在去年的大赛中,蔡工就发现了几个南京工程学院的小伙子,他们运用自动化技术做成了一个“养鸡场成鸡舍”,这可把他乐坏了。他当即表示,项目后续开发过程中,小伙子们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打他手机。“要呵护孩子们的创意,没准他们就是未来的比尔·盖茨。大赛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这个理念如果能传递到每个学校,校企之间的对话也就没那么难了。”

  “创意是在掌握最新科技的基础上产生。”罗庆生,立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也是本次大赛邀请来的招聘单位代表。在他看来,职业院校的技术发展总比企业慢半拍。“企业为了赢得市场,一直在寻求技术突破。而院校则没有这个动力,只有当企业提出用人需求时,院校才向企业学习。”罗庆生说,和院校合作十几年,都是企业把最新的理念带给院校,这里的时间差问题常常误事。

  这几年,立林机械集团的生意越做越大,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急着扩大生产,买了两千亩地,买了美国最新的设备,就是招不来人,没有学生会用新机器。”大赛现场,老罗正在四处“暗访”,试图找到能够和他们企业对接的学校和学生。

  校企合作要融入双方“血液”

  现实中,尽管职业院校渴望与企业合作,但大部分只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层面。2011年7月,国家教育督导团发布了关于职业教育的督导报告,“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仍不充分,据抽样调查,仅有17.5%的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

  在天津中德职业学院院长吕景泉看来,校企对接之所以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职业院校本身的问题不小。院校只想着把自己的学生送到企业里,却不考虑企业的真正需求,这样的合作难以成功。

  他的观点得到了重庆代表队领队刘力的支持。“合作的最大障碍是校企双方合作目标不一致,企业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而职业院校的目标是人才培养。要破解合作难题,双方必须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同时构建一个适合实现校企合作的创新平台。”

  吕景泉反对教师和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简单的实操训练,或者去企业从事一些流水线上的简单工作。他力主院校引入国际顶尖的设备和技术,使学生和教师参与到产业升级当中。“校企对接不能永远停留在院校给企业送小工的层面上。只有定位高端的校企合作,才有生命力。”

  对此,刘力的思考是:职业教育必须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要敢于从教学内容、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变革,最大程度地为校企合作创造空间。

  合作期待政府更多支持

  大赛中,一些院校和企业代表反映,校企在深度合作中,遇到不少困难,比如相关政策、法规不连续,教育、人保、发改、财政、税务等部门在对待校企合作中的一些问题时各有立场。这些都是阻碍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的“硬伤”。

  “虽然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早已建立,但缺少能驾驭相关部门的权威领导牵头,实际效果仍待加强。同时,校企合作涉及人财物和信息资源的配置及交换,若要真正做到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相互沟通、互惠互利,需要一个有效的制衡机制。”吕景泉说。

  蔡建国的观点是,国外对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企业有规范的指导政策及保护措施,国内也应给予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

  职业院校希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多关注职业教育,帮助院校掌握更多市场信息,以便学校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更多适用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也希望政府对校企合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完善劳务派遣市场,为企业用工解除更多后顾之忧。

  《职业教育法》修订在即,校企合作条例也正在酝酿。各方期待新政策能在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教育部门主导的专门性法规在制定时,应与劳动法、企业法、就业促进法、税务法等相互衔接、保持一致,且要明确法律责任,强调法律后果。”赛场上,一位领队说。

分享到: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更多关于 教育 比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