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北京社区老党员拉近群众和组织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3日03:09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李洋

  刘淇同志的报告中,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部分中提出,“要坚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加强分类指导,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维护实现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式和途径。”来自石景山八角街道八角北路特钢社区的党代表孙博,对此深有感触。多年来,正是社区内的党员们,将一个原本矛盾重重的社区,暖成了一团火。

  特钢社区有个著名的“金色亲情服务队”。每月15日,服务队都会等候在社区服务中心,免费为居民理发、磨剪刀、修自行车、修钟表、修小电器等。因为服务队太贴心了,来求助的居民太多,每个月如果不提前给居民发号,15日那天到晚上天黑,服务中心的门儿也别想关上。

  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在居民的眼里,这不仅是一支服务队,更是“一级政府”的代表,是群众们感受党和政府温暖的渠道。这种感受,源自服务队里66名老党员的真心付出。

  孙博清楚地记得,2004年自己刚刚来到这个社区工作时,恰逢特钢转产,不少工人下岗回家。社区就成了矛盾的集中地。“就是你们居委会给我们弄下岗的。”第一次到居民家里登门拜访,孙博就碰了一鼻子灰。原来,一部分下岗工人认为,特钢的转产调整与政府的经济调控分不开,而社区居委会,在大家眼里就代表着一级政府,有怨气就都撒在社区干部身上了。

  孙博感到很委屈,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社区里的老党员们站了出来。

  特钢社区有4000多居民,其中党员666名,约占七分之一。党员中,九成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不少老党员对社区的矛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当中,刘双义、侯永义、张积武、达福江等8位老党员、老伙计首先提出,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大家做点儿义务服务,一边干着活儿,一边聊着天,心里有什么不痛快,都说出来就好了。

  2006年5月,“金色亲情服务队”正式成立。老党员中,年龄最大的已近80岁,满头银发。一开始,每个月固定在15日服务,后来服务队专门为腿脚不方便的居民送服务上门,现在,已经可以预约服务了。初创时期的8位老党员,如今已扩容为66位老党员。

  让人感慨的是,服务队还主动承担起密切关注社区内老人生活的工作。有老人生病住院,服务队就会轮流前去照料,甚至帮助老人料理后事。13号楼的一位老人在弥留之际,就把自己放心不下的事情一一交代给服务队。老人当时的话孙博至今记得。“后事由‘组织’管,放心。”

  真心的付出,换来的是人心的凝聚。

  曾经不和谐的特钢社区如今处处洋溢着温暖,人们互帮互助,礼让有加。党员的模范作用,让很多普通居民怀着感恩的心加入到服务队里来。孙博的工作也好做多了。“大家都说,是老党员拉近了群众和组织的关系,送来政府的温暖,也维护了政府的威信啊。”她感慨。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北京党代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